【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茂名年例,该如何保护你
  作者:项仙君 易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0 | 点击数:9398
 

传承数百年成功列入省级非遗,但面临研究经费有限、传承人断层等问题

白切鸡是吃年例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赖阳郁 摄

  如果你觉得过年没意思,那是因为你没去过茂名。

  在这里,过年不一定热闹,但做年例的时候一定非常热闹。从农历正月到二月,你来到茂名,几乎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经久不息的鞭炮、五彩缤纷的焰火、各种各样的巡游表演和祭祀,而全村几百桌饭同时开席的盛况更是让你吃惊!这个名为“年例”的风俗覆盖粤西茂名、湛江近千万人口。

  去年,茂名年例被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面对炫富性的攀比、传承的断层,如何对它进行保护,现在成了许多文化工作者的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易婷

  乡村社会的人情盛会

  在茂名人心中“年例大于年”,就算过年不回家,年例时也要赶回来。

  正月二十五是茂名市高州南塘镇陈村做年例的日子。

  刚到村口,路边卖水果的小摊贩就迎上前来招揽生意。一篮橘子或苹果是去吃年例时的最好礼物,寓意大吉大利。

  进村后,首先看到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的一地鞭炮红和沿途迎风招展的彩旗。村内的一处空地上,6张大桌并在一起,桌上三座神像前摆放着村内各户供奉的猪、鸡、鸭、水果,这个仪式叫做“摆醮”,是年例中的一个祭祀项目。

  据当地人介绍,游神是年例中最隆重的一个环节。男性青年将神像抬着在村内巡游,游神队伍里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鸣炮起身,八音齐奏。彩旗上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祈福语句。游神队伍经过时,户主设香案、放鞭炮表示“迎神”。舞狮的一路上腾挪起舞,神人共悦。拜神结束后,有道士诵念经文,驱鬼祈福,然后打醮,表示消除厄运。

  在茂名人心中“年例大于年”,就算过年不回家,年例时也要赶回来。吃饭时间,村路上车流人流络绎不绝,有的是专从外地赶回来过年例的,有的是来访亲的。

  这一天,全村每家都摆酒宴客,来客多是亲朋好友,就算是素不相识,主人也同样欢迎,因为客人越多意味着这家来年运势越好。记者采访途中,一路上都有村民邀请去家里吃年例,村里干部带着记者连访了3家。

  记者来到村民老黎家里。老黎说:“鸡是自家养的走地鸡,菜是地里才摘下的。炒猪肚、清蒸鱼,都是家常菜。”

  “吃年例,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一年里大家难得聚在一起,至于菜,我们是量力而行。”老黎乐呵呵地说。

  村里的梁老先生退休前是教师,儿子在深圳做生意,今年他们家摆了16围,“儿子忙,没能回来,只有我们这帮老朋友聚一聚。”

  从祭祀风俗到民众节日

  做年例就是把大家拢在一起的一个纽带。我们需要这个节日来增加交流

  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赖阳郁告诉记者,年例是鉴江、罗江流域独有的民俗节日。明清时期,年例已经载入粤西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文革时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恢复。

  他介绍,除了传统的跳花棚、飘色、木偶戏、麒麟舞等表演,现代歌舞元素的引入,让年例逐渐跃出了传统的道教祭祀仪式范畴,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发展为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嘉年华会。

  陈村一情况村干部说:“现在大家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忙于生活,家人、亲戚朋友平时都很难聚在一起,长久下去感情就淡薄了。做年例就是把大家拢在一起的一个纽带。我们需要这个节日来增加交流,同时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

  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位曾在当地挂职的市委宣传部年轻干部的认同。他说:“每年村里过年例的时候都是他最忙的时候,他曾一天吃了近20家的年例。有时坐下吃一口饭喝杯酒恭贺一下,就得赶到下一家。吃得累人,但也是工作需要。如果村民邀请了而你不去,就会被认为是不给面子,工作就中会很难得到他们配合。这就是真实的乡村人情社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03月19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
下一条: ·3月21日:国际诺鲁孜节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罗远玲]粤西年例传说的地方意义叠写与中华文化认同·[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