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发挥名人效应 激励后辈奋进——海丰县复建钟敬文故居小记
  作者:沈洛羊 刘小明   摄影/图:叶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12 | 点击数:5479
 


  7月28日上午,海丰县平东镇山下村弥漫着热闹的气氛。钟敬文故居复建工程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钟敬文孙子钟焱,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叶春生,省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党校教授曾祥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等省内外专家学者、亲属代表,海丰县委副书记林建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卢雁慧,县人大副主任马伟飚,副县长卓凛波等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00多人出席仪式。

  大力保护精神性文化遗产

  为纪念钟敬文对民俗学的巨大贡献,大力弘扬他倡导的民俗文化与精神,更好地保护精神性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强县建设,海丰县高度重视钟敬文故居的修缮、保护工作,全力推动故居复建工程顺利进行。

  嘉宾们充分肯定了海丰县复建钟敬文故居的意义。

  叶春生在致辞中说,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泰斗。他坚守民间文化阵地,用一种民族的自觉和自信,将中国的优秀文化视为“命根子”。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民间艺术的执着精神,影响、激励着后辈;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俗文化人才。钟敬文故居复建工程的奠基,必将对弘扬他倡导的民俗文化与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丽娜说,海丰正如其名寓义“南海物丰”一样,是个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美丽地方,是着名的侨乡,也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彭湃、马思聪等,还有可亲可敬的人民学者钟敬文先生。钟敬文故居复建工程的奠基,是海丰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加强精神性文化遗产发生地和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对钟敬文先生的共同缅怀。我们将秉承钟老的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发扬。

  卓凛波指出,钟敬文先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功绩,他是海丰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学习他忠于人民、忠于教育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学习他治学严谨、刻苦钻研、淡薄名利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复建钟敬文故居,是海丰县家乡人民表达对钟老先生的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方式,应当力促该项目高标准建成海丰人民缅怀先辈,传承民俗文化的教育基地,以及打造成为旅游强县的亮点工程,进一步弘扬他倡导的民俗文化与精神,全面提升海丰知名度,增强名人效应。

  钟焱、叶春生、曾祥委、李丽娜、林建隆、卢雁慧、马伟飚、卓凛波等嘉宾共同为钟敬文故居复建工程奠基培土。

  “民俗”钟敬文:海丰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往事越千年。我们再一次用崇敬的心去领略钟敬文这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钟敬文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成为我国提倡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首批学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学大旗的学者之一,是第一次提出中国文化“三大干流”的概念,较早地把民俗学现象看成一个由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组成的整体的学者,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善于进行理论构架的人。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钟先生与郭沫若、老舍一道满腔热情地筹组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宣告成立,大会选举郭沫若为理事长,老舍、钟敬文二位为副理事长,钟敬文先生主持该会的日常工作。他先后主持创办了《民间文艺集刊》、《民间文学》等刊物,为民间文艺研究提供了园地。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讲授民间文学(后改名人民口头创作)课程,并创建全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1953年他率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设了民间文学研究生班,为新中国培养该领域的高级人才。

  1979年,年近80的他为恢复民俗学的学术地位而呼吁奔走,亲自邀约顾颉刚、容肇祖、杨堃、杨成志、白寿彝、罗致平等六位着名学者,联名倡议恢复民俗学的学术地位,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术机构。1983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钟先生当选为理事长。为了推动民俗学的发展,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他北至丹东,西至兰州、成都、贵阳,南至广州、桂林,东至上海、杭州、宁波,参加成立大会,参与学术讨论,进行学术演讲。

  钟敬文十分重视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教研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全国高校教师编写《民间文学概论》(1981年出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民俗学概论》(1998年出版,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作为专业教材与理论普及读本。80年代初,他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民间文学部分的主编工作。在钟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中国民俗学被列入国家二级学科目录。钟敬文先生为之奋斗了近80年的民俗学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文科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导师钟敬文先生,为了培养学科建设所需的人才,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新的20年,是钟敬文先生获得巨大丰收、科学研究上登上新的高峰的时期。1988年他所领导的民间文学的学科点,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建立,钟敬文先生亲任所长。1997年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进入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这一时期,钟敬文先生领导的学科点培养了近五十位博士、博士后,以及来自国内外的访问学者。他主持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创建与实践”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获得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此外,在钟敬文先生的率领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成为中国民俗学建设的重要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的民间资料库、以及建设中的民俗博物馆,已经成为开展中国民俗研究的信息与资料中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汕尾党政信息网-汕尾日报 2012-08-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海丰勇当县域文化排头兵
下一条: ·闽南著名侨乡安溪将办国际城隍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关链接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