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任东权]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关系
  作者:任东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29 | 点击数:9517
 

  【核心提示】人类学一词, 可换成比较民俗学一词, 人类学所涉及的资料都是民俗学的资料, 它只是把范围扩大为全人类, 而它最终还要靠民俗学。民俗学和人类学都是以资料为前提,才有可能进行下去的实证学, 所以没有民俗学的协助, 人类学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学科的分化是现代韵特征。学科的细致分化只可能把握人类的某一方面, 但不能综合地把握人类, 所以有必要综合地了解人类, 人类学的产生即源于此源。因此在人类学中民俗学自然要起基础性作用。从一个民俗现象得出结论的时候, 在当初曾有其合理性, 但在人类学中把各民族的民俗现象比较分析之后, 往往出现修正最初结论产生新命题的情况, 从此可见, 人类学是多样而广泛的。不能因为民俗学的范围比人类学的范围狭小, 并且因为人类学建立在各民族的民俗学基础之上就认为民俗学从属于人类学。这好比在世界整体中存在很多独立的国家似的, 民俗学仍有它自已独立的领域。相反, 民俗学作为人类学的基础, 对民俗学自身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1989年第2期)

↓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赵世瑜]传承与记忆:民俗学的学科本位
下一条: ·[岳永逸]旁置、艰涩与悲壮的小步舞曲(上)──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三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