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邢莉]葫芦:母体的象征
——中国女性民俗文化探索之一
  作者:邢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04 | 点击数:9711
 
此外,圆形的葫芦还是女性美的象征。女性身体器官的特殊部位构成了女性特殊的美。女人柔软的肢体器官是她生命的中心:“她的双臀和双腿,运动的功能还不如搂抱和挟持的功能更有意义,不管是拥抱一个爱侣还是一个婴儿;而且女人特有的性活动正是由身体上各窍口……乳房,子宫等处完成的……”在我国镇远一带,姑娘的胸部、臀部发达,被视为健康美,是多子的征兆。甚至有的建筑学家认为:女人所具备的特有的功能庇护,容受,包含和养育,呼唤了新石器时代的到来,而新石器时代突出地表现为一个器皿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各种石制和陶制的瓶,罐,瓮,桶,钵,箱,水池,谷囤,谷仓,住房,还有集团性的大型容器如灌溉沟渠和村庄。”如果说,这种看法是精神分析学的荒诞猜想,那么汉语中几个关于女人性征的词却可提供有力的证据:乳房,子宫,阴户,它们都以建筑空间形式为构词要素“房,宫,户”这实际上表明个体的养育功能与集体的养育功能具有同构关系。
考古资料证明,葫芦作为盛器,早在史前时代就开始了。最原始的盛器葫芦的使用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虽然由于年代久远,葫芦的踪迹很难寻觅,但还是屡屡有所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葫芦籽和破碎了的葫芦,桐乡县罗家角也出土了葫芦。历史向后推移,发掘就更丰富了,在江西、湖北、广西、四川、江苏等地的商、周、春秋墓葬中,都有葫芦和葫芦瓢出土。据生物学家研究,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现成的盛器并不很多,在华夏民族活动的区域内,恐怕在植物中只有葫芦一种。也有的学者认为,器皿时代的到来——陶器的源头不是编织的篮子,而是葫芦。在陕西临潼出土了人面鸟首纹彩陶葫芦瓶就是一证。
可见,在原始人的思维中,葫芦成为母体的象征,多子的象征。这就是送瓜求子的原因:原来是一种求育巫术。“童年时代的人类想像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像人一样有性别,古人从经验中得知性的果实,性既是一种很神秘的事物,也是对生殖和生命以及任何种类的存在的最现成的解释,所以古人认定万物,动物或非动物,都是有性的,以与人生儿育女的过程相类似的方式来繁衍自己的类或其他存在物的类。”[5]葫芦可以促进妇女生子,而妇女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原始人认为庄稼长于“大地的子宫窝”,古巴比伦的生殖女神伊士塔的塑像上长出或饰有麦穗、草叶之类,便是这种原始看法的反映。在马歇尔刊印的哈拉巴护符上,女神仰卧,植物从她的子宫里长出来,这是生殖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中华文明的大厦上,葫芦崇拜已成为最古老的原始基石之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们已经了解生生之乐是由男女共同创造的,但是以葫芦祈求生育的观念依然存在。广西瑶族有葫芦定亲的习俗。男女相识后,男子邀请两个男性伙伴作为媒人,除携带猪肉外,还带一装满酒的葫芦,媒人将葫芦挂在女家门前的篱笆上,如同意,就收下葫芦;如不同意,就用针将葫芦刺穿,使酒流出。
吹葫芦祈婚恋。清人贝其乔在《苗疆风俗考》云:“孟春,合男女于野以择偶,名曰‘跳月’……自正月初三至十三皆跳月之期……十三日跳毕,男吹芦祈于前,女牵带此之,抱场三匝,相携入丛丛间……”傣族小伙常吹葫芦笙寻找情人,傣家老人常说:“葫芦丛虽小,但它可以搭桥。”葫芦笙虽为男子所吹,但是它对女性有一种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感染力。
据《礼记》载:“夫妇”共牢而食,合卺。《礼记》所记“三饭”,即新婚夫妇饮酒三次,前两次的酒杯为爵,后一次的酒杯为葫芦,阮稹《三礼图》云:合卺。破匏“葫芦”为之,以线连两端,其制一同匏爵。《梦梁录》云:“古者婚礼合,今以双杯彩线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云南哀牢山彝族婚俗中,仍然流传着由巫师将葫芦破成两瓢,新婚夫妇有交瓢饮酒的习俗。在民间剪纸中,人们用两个碗一仰一合扣在一起来代替葫芦。这时人们科学地认识到生育的真正原因之后,依然用葫芦这个原型象征生命的意义。当然这里已经不是原始的祈生意义了,而是儒学生殖思想潜化的结果。《礼记·郊特牲》云:“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易经》:“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经·序卦》:“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经。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礼记。乐记》:“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而百化兴焉。”他们以天地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男女之间的关系,把万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繁衍都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生生化化,无有穷极。对此孔子在《礼记·哀公问》里说的更透彻:“合二性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己重乎?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己重焉?“婚礼的意义在于奏出一曲生生交响乐。生殖思想决定了儒学锋芒的具体指向,重视婚配的主张表现了儒家强烈的现实性和积极的入世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与“男女”互相对应,天地和男女的这种关系行为承担着维持宇宙永恒的责任,这两种化生即“两种生产”的责任无与伦比的重大,不仅儒家,道家也以生殖为本。《老子》第26章云:“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所谓“子”,亦即赤子,婴儿,这是他所标榜的最完美最纯粹最理想最自由的生命状态,何以如此?因为婴儿不离开母体也。老子要归复到这一婴儿的赤子状态,也就是回到母腹中去,回到母亲子宫里去,回到万物根本中去。母腹,母体,子宫都是永葆生命活力的强盛不息的源泉,“夫物云云,各归其根”,这正是中国人所梦寐以求的生存境界。
葫芦崇拜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情结,存在于人们的习俗之中,而葫芦的形象又特别受到妇女的钟爱。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其后世绵延不绝的以母亲为崇高神圣的表征的传统,其根源即出于斯。
 
参考文献:
[1]靳之林.民间剪纸中保护神抓髻娃娃[M].载:民俗与民间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2]创世纪.第四十九章[M].
[3]旧约全书.诗篇第一百二十八篇[M].
[4]黑格尔.美学(上册)[M].商务印书馆,1979.
[5]魏勒.性崇拜[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本文原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第19~23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黛岚]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下一条: ·[黄培林]云南盐史概说
   相关链接
·[李婷宜]葫芦与花篮:韩湘子宝卷中的“法宝”意象探赜·[左红卫]新疆葫芦艺术及产业SWOT分析
·[福田亚细男 菅丰 塚原伸治]传承母体论的问题 ·一根竹子的新生,火葫芦灯的体用造化
·[刘晓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张勃]祈生与狂欢: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龚茂莉 龚家铭]葫芦丝社会功能的变迁·刘斯奋:广东音乐与岭南文化:杂交文化是其母体
·“葫芦万”万永强:小葫芦孕育大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