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红]两难选择:赣南客家山歌保护还是创新
  作者:张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1-07 | 点击数:7619
 

 

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的保护与创新是一个两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放在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质的正确认识上。创新的策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只有结合赣南客家山歌原有的创作、演唱等特色,借鉴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的音乐元素,结合时代音乐发展的特点,使赣南客家山歌通俗化、合唱化、器乐化以及演唱语言多样化,才能使赣南客家山歌唤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赣南;客家山歌;艺术特点;两难选择;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的日益丰富,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赣南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着保护还是创新的两难选择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文化学、经济学、宗教学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拟从音乐学的视野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引玉之砖,求教于学术界。
 
一、两难问题的冒出:孰优孰劣,扑朔离迷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赣南客家山歌有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需要大力保护;而从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赣南客家山歌到了不创新就难以生存的危险境地。保护?创新?委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保护:源于赣南客家山歌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赣南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赣州府志》记载: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伐木客(即伐木工人)。《诗经》《小雅·伐木》中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这首《伐木歌》是有资料可查的最早的一首赣南山歌。赣南客家山歌中的代表——兴国山歌的发端语起兴词“哎呀嘞——”就是伐木工人在劳动中或劳动后伸腰舒气的感叹声。伐木歌起,山鸣谷应,引起上山的樵夫,放排的工人,耕耘的农民感情上的共鸣,于是互相唱和,成为劳动群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代代相传,蔚然成风。[1]独树一帜的赣南客家山歌,在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多重意义上成为我们认识和了解赣南文化乃至整个客家文化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客家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诚恳弘毅,团结包容,勤劳俭朴,开拓创新和刚柔相济”的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客家人的这些人文精神,在赣南客家山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比如,兴国山歌的代表作品《打着山歌过横排》:“哎呀嘞——哎,打着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崖崖,走了几多石子路哎,心肝格,不知走烂几多烂草鞋”。[2]充分体现了赣南客家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向前,开拓进取的坚韧个性以及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创作了如《鸡心岭上金灿灿》《送郎参军》《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等无数的山歌,歌唱革命和革命战争,歌唱新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崭新的思想和感情。他们的山歌和革命息息相通,血肉相联,记录着大量革命史实,犹如一部浩瀚的革命史诗,对推动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树立革命传统作风,以至瓦解敌军等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原汁原味的山歌,作为客家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象征,满载着赣南客家山歌光荣与骄傲的历史,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二)创新:来自弘扬赣南客家山歌艺术价值的时代呼声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赣南客家山歌却进入了发展的低谷时期,淹没在流行歌曲、艺术歌曲的大浪之中。不但在卡拉ok厅这种年轻一代喜爱的地方看不到山歌的影子,赣南客家山歌还逐渐远离了它原有的民俗活动的功能,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无人问津的“烫手的山竽”。以前,在赣南山区,人人都爱唱山歌,妇女都有吟唱《摇篮曲》《催眠曲》的习惯,籍此寄托对下一代诚挚的希望和深切的爱。青年男女上山砍柴、采茶时,在山间野外也常常以比山歌的方式来歌唱美好的生活,表达自已的爱憎,并以此作为互诉衷肠、倾吐爱情的媒介。因此,涌现出许多像谢水莲一样知名的山歌王。然而,时过境迁,老一辈歌者逐渐退出山歌演唱舞台,年轻一代又不喜欢山歌,赣南客家山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其涵盖的极其珍贵的民间艺术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对赣南客家山歌是保护还是创新,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不采取保护政策,其生存状况堪忧,甚至有流失的可能[3];而如果采取创新策略呢,则有可能削弱其原生态风格,失去其原有的格调,最终使赣南客家山歌缺乏原汁原味的色彩,蜕变为“另类”艺术。
 
二、解决“两难问题”的切入点:正确认识客家山歌艺术特质
 
从音乐学的视野来看,正确认识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是解决客家山歌保护与创新两难问题的切入点。大致而言,赣南客家山歌有以下几点艺术特质。
(一)调式与句式简单化
客家音乐尚未在音乐上形成自己的音调,没达到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客家音乐的成熟地步。赣南客家山歌调式多为羽调式和征调式。一般多采用四声羽调式la、do、re、mi,征调式为sol、la、do、re。曲调进行时,羽调式常采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征调式常采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赣南客家山歌的音区比较高,曲调旋律跳跃小、音域相对北方山歌而言比较窄;句式基本是4句7字体,第1、2、4句押韵,每句为“2、2、3”的组合。比如,著名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同志哥——夜走山路打灯笼”。[4]除了歌头衬词“哎呀嘞”以外,整首歌曲,由4个乐句组成,每句7个字。调式与句式都过于简洁,不利于歌者的演唱发挥。
(二)表现手法直白化与演唱语言方言化
赣南客家山歌既包含了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赣南山区客家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具有浓郁的“山”“情”风味,颇富情趣。赣南客家山歌总是直抒胸臆地表达情感,词意坦率,充满激情,不需铺垫和感情的节制,即使是悲苦的内容也不人为地压抑。因此山歌音乐不过多地讲究形式上的修饰,表现手法比较单纯、质朴。而现在的文化主流大多以城市生活为主,表现的爱情主题也往往比较含蓄,与山歌的直白形成较大的反差。此外,赣南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的的艺术,全部是用客家话演绎。正因为这样,使其带有浓厚的地方性色彩,因而流传范围小,不利于客家山歌的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秋良 康保成]娼妓·渔妇·观音菩萨
下一条: ·[陈文红]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的精神个性
   相关链接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林晓平 彭昕]赣南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调查报告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何志清 刘玉珏]赣南采茶音乐创腔手法中的“主调选择”与“主题贯穿”
·[穆昭阳 颜磊]赣南客家农业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利用问题探讨·[曾敏]赣南普庵信仰及道教普庵派斋醮科仪初探
·[何志清]赣南客家原生态体育文化的活化石·[王维娜]“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
·[万建中]创立和实践民俗学教学的田野范式 ·[郑紫苑]传承与创新:人类学视野下的龙川县客家山歌剧团研究
·[任亚丽]赣南兴国“跳覡”仪式表演文化成因·[陈春梅]赣南石城灯彩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曾敏]赣南闾山派斋醮法事初探·[张政坤]戏曲流变与文化空间:赣南东河戏繁荣与衰败的原因探析
·[李雄飞 李院芬]客家山歌传说研究·凝练民俗学研究特色 关注学科前沿发展
·86名省内外高校教师来虔研修客家文化·2014年名师(井冈学者)引领民俗学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