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北文献丛书》是中国文献丛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重大整理项目。我担任丛书总主编。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于2011年、2012年间陆续编成、印出(学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收录历代稀有文献450余种,共印为16开本201册。其中首次公布的发掘性文献90余种,约占全书选题量20%;明清珍善刻本300余种,约占全书选题量67%;其他稀见重要文献约占全书选题量13%。同时,全书在汉文献以外,还收有相当数量极为珍贵的首次面世的蒙古族及满族文献等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因此可以说,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华北地区历史文献的遗存状况和主体内容,可以评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华北地区的文献总汇。
经筹划、研究,这套书的“华北地区”,为现行界定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五个地区。中国华北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是华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文明积淀深厚,构成了多民族相互融合的灿烂多姿的文化特质。但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华北与其他地区一样,许多早期珍贵文献随历史发展即有散佚、湮没。《中国华北文献丛书》对现有华北珍贵文献进行梳理,为研究领域与典藏领域提供一座丰富而珍稀的华北地方历史文库,时限上溯先秦下至建国,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领域,无疑为弘扬和发展祖国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华北文献丛书》注意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对当代的启迪和借鉴意义,突出华北地区历史文化和文献资料特色。为此,全书共分8项学术专辑。为方便读者了解这套丛书的内容与特色,这里就八个专辑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辑《华北稀见方志文献》。据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所录旧志,北京55种,天津26种,河北567种,山西427种,内蒙古50种。这次我们这套书共影印110种,约占华北地区总志书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北京13种,天津14种,河北41种,山西31种,内蒙古11种。所录之书,数量虽少,却甚求精。如北京地区的明人谢杰等所编《(万历)顺天府志》六卷,为万历21年(1593)初刻本,不仅为最早版本,且分类细致,内容充实,是研究明代北京地情较为系统、完整的一部重要资料。
第二辑《华北稀见丛书文献》。此辑所收,不限于一般目录学上安排的丛书,收录域内较有影响和版本稀少的丛刻、汇刊,共计19种,其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近现代人张次溪编辑的五种:《中国史迹风土丛书》、《北平史迹丛书》、《京津风土丛书》、《燕都风土丛书》、《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为我们研究北京乃至中国北方民俗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料。如其中收录的明嘉靖年间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书中记内城有九百多条胡同,外城有三百多条胡同,也确是目前研究元代及明清北京城市情况的真切史料。
第三辑《华北史地文献》。此辑收录97种,为了学者研究和查阅的方便,按照内容分为地理文献和历史文献两大类。地理文献,又分为六个系列,即:关隘系列,山水系列,寺观系列,水利工程系列,帝陵系列,纪游系列。历史类文献又分为八个系列,即:战事系列(以下不举例),地方政治系列,京师掌故系列,宫廷历史系列,民族历史系列,乡贤系列,调查系列,革新系列。这样分类,既符合规范,又有创新之意。
第四辑《华北民俗文献》。华北地区的民俗文献,从写作内容与形式看,可分为三类,即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地方风土文献。如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城西的妙峰山香火兴盛,香峰山庙会组织有数百个之多,此次收录的即有奉宽的《妙峰山琐记》、金勋的《妙峰山志》、顾颉刚的《妙峰山》。又如岁时文献,北京地区辑录了好几种(如明时《帝京景物略》、清时《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等),可以对北京明清时期的岁时生活史有深切、广泛的了解。风土文献,较突出的有内蒙古地区,辑集好多种,如元人杨允孚《滦京杂咏》、明人岷峨山人《译语》、清人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等。
第五辑《华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此次收录蒙古文文献16种。最早者为18世纪中期的《黄金史纲》,其他主要以清末民国时期的文献为主,大多是手抄本或少见的铅印本,如《玛尼颂》、《医药诗》等手抄本均为第一次面世影印,这无疑对蒙古文文献乃至蒙古学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满文文献为满汉文合璧文献《御制劝善言》,也极有史料价值。
第六辑《华北文学文献》。应该说,北京及河北、山西等地、唐宋及金元,已有不少著名诗文作家,如王绩、卢照邻、张说、高适、元好问、纪昀等。但他们的诗文集早已有整理、编印、这次所收,主要为本身有文学创作成就,但流传不广、版本稀少者。如清初塞尔赫著《晓亭诗钞》四卷,乾隆时刻本,对研究满族文学、历史、民情极有参考作用。
第七辑《华北考古文献》。收录历代学术专著和版本文献,内容包括宝石、古迹及调查报告、考古文章,最早者有明冯庆润《房山古迹志》,主要为近现代著作。收录有九十余种,按内容可分为四类,即考古发掘工作、关于古建筑和石窟寺的调查、关于文物古迹的调查和综理(如《华北古迹古物综录》、《京兆各县古物调查志》等)、关于文物遗迹的调查与考证(如张江裁《燕京访古录》、刘锡信《潞城考古录》等)。
第八辑《晋商文献》。将晋商文献作为华北文献的一个专辑,应该说是显示特色文化,显然对晋商文化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状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有禆益。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是研究票号史和经济金融史的一部重要资料性史书。这一专辑收录11种,清刻本1种,余皆为民国时石印或铅印本。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2-02-24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