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方面,显示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宣传民族自强和受国主义精神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政治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在世界许多地区为民族问题纷争不已战乱四起的时候,唯独在我国是“风景这边独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体现的政治意义超越了其运动本身,它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充分显示了我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我们知道,我国许多民族分布在漫长的国境线上,处理好民族间关系,对于边疆的稳定意义重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节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民族体育活动是各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象征。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各民族欢聚在一起,既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又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各民族在一起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具有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传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古代教育史》载:“氏族公社成员们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又在政治、经济和文体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古代,西周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成为学校教授的内容。其中射指射箭技术,御是指驾驭马的技术。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将“礼、乐、射、御”等与体育有关的内容列入了教育的范围。魏国变法,颁布了“习射令”使“人皆疾习射”。公元后,唐代创立了武举制,武举科考试,设有骑射、步射、举重等项目。宋代以后,民族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并出现了流派,其套路和技术日趋完善;摔跤从角力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专门运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很多就产生于生产、生活之中,又在体育活动中,对下一代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教育。因此,作为传授生存与劳动技能的那些传统体育项目就往往成为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主体,如佤族的“狩猎舞”、哈尼族的“采茶舞”、拉祜族的“射弩”、彝族的“织麻舞”等都具有向后人进行生产、生存能力教育的作用。有些少数民族还注意通过祭祀活动、戒度仪式、成年礼仪等形式教育族人和后代要勇于挑起民族兴旺的重担,如要参与战事、保长卫幼、相互帮助以及社会道德规范教育,以形成人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诚实、勇敢、坚毅等良好的民族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育中,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入中小学、大学体育课堂,既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可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民族体育工作专门人才,丰富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倡导因地制宜、自我锻炼意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
四、具有树立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功能
竞争,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世界各国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展开激烈竞争,还极为重视在国际体坛上的竞技角逐,比试国家、民族的体力、智力、国力,树立国家民族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
我国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4%,据统计,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多达近千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运动形式多样,每个项目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的偏重趣味性,有的突出对抗性,有的又强调技巧。这样大的数量,这么多的形式,是现代体育项目难以相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只要加强其竞技性、完善其比赛规则,就可以作为竞技项目加以普及、推广。例如抢花炮、摔跤、射弩、赛马、押加、珍珠球、陀螺、木球、毽球、叼羊、龙舟等项目,已发展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解、乐于参与的体育竞赛活动。
我国传统的武术、龙舟等项目,经不断的改革、提高,已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比赛规则与评判标准,为逐步适应国际体育竞技的要求,已举办过多届国际邀请赛、国际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武术已被列入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逐步实现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由民族性活动向国际性运动竞赛方向的重大转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将会带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而步入世界体坛。
参考文献:
[1]毕业州.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2]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史话[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立纲,饶远,冯可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4]张文勋.民族文化学论集[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第63~65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