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宇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初探
  作者:陈宇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25 | 点击数:7056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交往、传承文化等功能的分析论证,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2)05-0063-0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与该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融为一体,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在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大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具有养生保健、愉悦身心的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体能,增强人的体质。强健的体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也是维系民族生存的保证之一。各民族人民经历漫长的社会生活、劳动实践而逐步产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锻炼手段,逐步形成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锻炼方法,与传统养生学关系密切,通过各种项目的练习,有意识地自我调控心理和生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和丰富的过程中,由于健身养身功能鲜明突出,容易被认知、接受,便于参与,所以得到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其群众基础相当稳定。如侗族的抢花炮、拉祜族的接新水、傈僳族的射弩、回族的木球、藏族的押加、白族的霸王鞭、哈尼族的秋千、朝鲜族的跳板等,都要求屏气静心,讲究气运肢行的协调,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得到体力与精神的锻炼和调节。
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的限制,环境闭塞、与外界接触少,虽然在自然纯朴的生态环境中缓慢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正是为适应人这种身心需要而产生发展,并成为人们自娱自乐、沟通情感、美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动力。如拉祜族的吹葫芦、彝族的跳乐、哈尼族的秋千就具有典型的娱乐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日益普及,其趣味性将更具吸引力,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调节心理、修身养性,又能结合各民族性格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采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赢得社会的广泛喜爱和重视,甚而被更多民族所接受和习练而成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如哈尼族的烟盒舞、彝族的大三弦等。
 
二、具有促进政治、经济、社会交往的功能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环境险恶,人们无法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独立生存,而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求得生存和发展。群集是人类的本能,通过群集,可以传递信息、疏通情感、相互了解,可以增强各民族群体的安全感、认同感,从而获得相应的民族凝聚力。于是,人们在生产、祭祀等活动中聚在一起,久而久之,各民族就把某些具有重大意义和民族精神寄托的活动衍化成固定的节日,定期举行。节日间,由于演习劳动过程及宗教仪式的行为化,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和艺术形式,而这些形式又促进和固定了群集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由早期的群集逐步过渡到现在的集竞赛、娱乐、物资交流等为一体的民族大聚会。又如畲族的登山活动,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各相邻民族节假日交流情感、互通友谊的盛大的民族联欢会。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活动。这一活动不仅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给不同民族的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各族人民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交流彼此间的技艺、文化、思想,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和祖国的统一。
近年来,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在各民族人民的努力下,在国家的帮助下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全世界开始关注、重视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口径不断拓宽,商业活动日趋频繁,利用经济市场的杠杆,为发展自身筹集资金,提高社会地位,已经为许多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在云南大理白族的“三月街”、丽江纳西族的“三月会”、云南腾冲傈僳族三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景颇族阳春三月的“目瑙节”、苗族的“四月八”、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望果节”、壮族的歌圩等活动中,少数民族的体育表演丰富多彩、蜚声中外,而且其中的经贸活动更是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商家。通过“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展示了良好的体育经济发展势头,又使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为现实。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作为一类运动展现给世人,而且它能推动整个民族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国际上某些舆论经常宣传体育超脱政治的观点,但体育和政治的相互联系却始终客观存在。
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重视开展现代体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倡导和开展。为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向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明确规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体育工作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活动,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施惟达]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
下一条: ·[蓝爱国 何学威]假日经济与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楼竹君]民间曲艺“杭州小热昏”的当代功能探析
·[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