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友康]当前民间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作者:陈友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0 | 点击数:7649
 

  黄涛在论证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时,也引用了郭沫若的这篇讲话:“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这里又是三个“最”。虽然黄涛已清醒地看到“他这些话是在特定的场合和社会环境中讲的”,但依然认为“他列举的现象确为文学史上的事实”。郭沫若的话严重贬低了精英文学即作家文学的价值,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陈述显然不完全符合中国文学史的事实,是情感化的而非理性的,因而是不科学的。那些历史上代表作家文学最高成就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被排斥在“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作品”之外,显然让人无法接受。作为学术著作,这样一些片面的观点实在不宜作为正面论据来使用。论据站不住脚,论点自然靠不住。诸如此类违背科学常识的说法在民间文学研究中一再被强调,只会被其他学科的慎思明辨之士所取笑,乃至让人怀疑民间文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

  这些现象,在我看来,都是越过了民间文学的学科边界,侵入到其他学科领域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越过边界对别的学科横加干涉,是违背学术规范的。它反映了民间文学研究者的底气不足,所以不惜用一些近乎自欺欺人的大话来自我陶醉。越过边界到处炫耀自己的价值,不但不能提升学科地位,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不成熟。因此,所谓“科学价值”是一个违背现代人文科学特点并且不能自圆其说的提法,在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时,应该取消“科学价值”概念,把有关内容归并到其他价值中去。

  其实,关于民间文学价值的提法,不必标新立异,用文艺理论通常所说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等来陈述即可。就现行民间文学教材所写的具体内容来看,不论用什么新概念,其范围都在上述价值之内。所不同的是民间的知识观、教育观、审美观和精英文学比有它自身的特点,民间文学研究要做的工作就是挖掘其特点,丰富人们对世界的知识,提供多样的精神资源,变换概念没有实质意义。在现行提法中,除“科学价值”不科学以外,“艺术价值”的提法也值得推敲。民间文学讲的“艺术价值”实际上就是审美价值。民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理所当然具有艺术价值,用“艺术价值”来陈述是同语反复,用“审美价值”陈述则为民间文学提供了一个美学的角度。

  对民间文学学科而言,错位和越位导致的结果是,自身独具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民间文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与作家文学、外国文学不同的知识系统或精神资源,在文学的领域内,它和其他两种文学构成互补关系,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完善、平衡人类的精神世界。这样来看,民间文学的价值就是不可替代的,也就不须越过边界去借助别的学科价值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谈民间文学的价值,就要把这一问题充分阐释清楚。现行民间文学研究特别是教材编写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作为“一个民族特殊的知识总汇”、“各民族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民间文学当然具有其他如历史、文化、政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对此进行研究和阐释是必要的,但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能越俎代庖、扬己抑人。

  三  文化学研究的效用和限度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个时期的研究突破了纯文学研究格局,采用多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挖掘民族民间文学的内涵,拓展了研究空间并使研究成果的水平得到提升。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文化学研究。少数民族由于文明程度相对较低,学科分化不明显,各种思想、文化观念都依托世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得到反映,特别是创世史诗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这就要求研究工作把民族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来进行解剖,揭示其蕴含的文化信息。20世纪下半叶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在这方面取得极大进展,成果丰硕。

  民间文学的文化学研究是一条重要的学术进路,但同时必须警惕泛文化倾向。所有问题都由大而化之的文化来说明,造成的结果可能是什么也说明不了。同样,文学研究能说明所有文化问题却不能说明文学自身,这种研究的信度就是令人怀疑的。这种做法走到极端,可能会否定民间文学学科,它的存在价值、它的学术独立性都会丧失。泛文化倾向在80年代后期以来的民间文学研究中十分突出,文学自身反而受到严重忽视。为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尺度和界限,是研究者从事民间文学的文化学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网 2011年11月25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建军]周作人“附记”四则
下一条: ·[高有鹏]中国神话研究的世纪回眸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