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剧民俗论》
作者:翁敏华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5月
注重戏曲史的横向比较
五四以来,从事古典戏曲研究的作家、文学家为数不少,对外国戏剧也有研究的也不乏其人,屈指数来,诸如宋春舫、姚克、李健吾、陈瘦竹、顾仲彝等,在史论方面多有成就。上海师范大学翁敏华教授在此领域亦占据一席之地。她先后求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章荑孙教授、上海戏剧学院陈古虞教授,获得硕士学位前后还曾频频向复旦大学赵景深教授讨教。迄今,翁敏华已出版第三本戏曲史专著《古剧民俗论》。
比起老一辈戏曲史论家,由于翁敏华出生较晚,她所处的时代更开放,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因此,她在对中国戏曲史进行论述时,自然而然多一种横向的比较,使她视野要宽广得多。由于日本、韩国曾经有较长时期和中国的关系特别密切,或曾一度向中国进贡,又曾较长时期流行中国的民俗习惯,应用汉字,因此,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时,用日本戏剧、朝鲜戏剧参照、对比,很能说明问题,从而解决许多疑难。
翁敏华曾先后访问过日本、韩国,进入日本、韩国的大学进修、访问。参加了一系列座谈会、学术讨论会,观摩了剧场的专业演出与群众社团的业余表演,与日本后藤淑先生、韩国《韩国假面剧选》编著者都曾长谈,并缔结了深厚友谊。因此,她在这方面收获甚多,当然会加以引用。我认为这是《古剧民俗论》的第一大特色。
关注剧本中的“骂”
翁敏华重视民间风俗习惯,一般被认为粗俗的语言她也注意到了,我认为这是她的《古剧民俗论》的第二大特色。
翁敏华对风俗习惯的注意不仅仅局限于端午、重阳等节日本身,更有对有关祝福、辟邪的语言、动作等的关注。她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各阶层中都存在的“骂”相关,而且,“骂”还反映在节日的曲艺、戏剧中。于是,她写出了《节日骂俗与“骂曲”、“骂戏”》这一专题;从王国维、青木正儿等前辈一直到现在,从未有人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
对徐文长的戏剧《狂鼓史渔阳三弄》,一般论者只注意到祢衡之正直与曹操之奸邪。翁敏华却注意到剧中祢衡的“骂”,从逼汉献帝迁都开始,又骂曹操的谋杀伏皇后等。这种“骂”或者就是现在的“控诉”,但既然用了一些俚俗语言,确实反映了民间的风尚。
此外,作者还论述了《桃花扇》中的《骂筵》,李香君对阮大铖之辈痛快淋漓的数落,并指出李香君在剧中自称“俺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虽然翁敏华没有明确提出孔尚任的《骂筵》是受到徐文长《狂鼓史渔阳三弄》的影响,但已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翁敏华对“骂曲”、“骂戏”的评述并没有停留在古典剧目之中,她还评述了淮剧“骂灯”曾在21世纪之初骂红上海滩的事迹。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汇报 2012-02-19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