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语言学研究离不开浸入式田野调查
——访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语言学教授阿罕瓦尔德
  作者:记者 张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04 | 点击数:7340
 

  【核心提示】阿罕瓦尔德则倡导浸入式田野调查,这种方法有别于一般的田野调查,要求语言学学者前往语言社区生活,掌握当地语言,具备用该语言编纂字典和记录、分析文本的能力。她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反映出语言的真实情况和精髓。

  8月初,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凯恩斯研究所(The Cairns Institute)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德拉·阿罕瓦尔德(Alexandra Y. Aikhenvald)荣获澳大利亚桂冠院士(Australian Laureate Fellow)称号。

  阿罕瓦尔德长期致力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阿拉瓦克语系的研究,在该地区与当地人一同生产、生活。在语言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是语言学学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一般的田野调查中,语言学学者和几个发音人合作,带着预设的调查词汇表和例句到语言社区进行短期调查。阿罕瓦尔德则倡导浸入式田野调查,这种方法有别于一般的田野调查,要求语言学学者前往语言社区生活,掌握当地语言,具备用该语言编纂字典和记录、分析文本的能力。她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反映出语言的真实情况和精髓。

  无论是针对祈使式、命令式的跨语言研究,还是关于性别与语言学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阿罕瓦尔德都倡导浸入式田野调查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同时也亲身实践着这一研究路径。近日,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分析祈使式勿忘结合文化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我所知,您在语言学界首次完成对祈使式与命令式的类型学研究,成果汇集成《祈使式与命令式》(Imperatives and Commands)一书。请您介绍一下这项研究。

  阿罕瓦尔德:以前学术界虽然也有过类似的研究,但都因重重限制而缩小了研究范围与规模,我的这项研究解释了前人在类似研究中遗留下来的不少问题。

  我的这本专著是针对祈使式的类型学研究。在研究中,针对6种我此前长期研究过的语言展开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同时还认真分析了其他500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基于语言呈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我得出了分析祈使式的可能存在的参数。之后,我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心召开了一场研讨会,邀请30余位学者在会上针对各自精通的语言中的祈使式、命令式作了详细的分析报告。基于各自的研究结果,我们形成了对祈使式与命令式定义参数的最终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这项研究中,您有哪些惊喜的发现?请您具体解释一下。

  阿罕瓦尔德:通过这次研究,我了解到全世界各个语言呈现出的繁复多样的传达指令的表达方式。例如,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可以应用几乎所有的语法结构去表达指令,而无需仅仅诉诸祈使式。举例来说,在请求别人把盐递过来时,我可以想到的就有如下多种说法:递一下盐(Pass the salt);请递一下盐(Please pass the salt);递一下盐,好吗(Pass the salt, would you please?);您可以递一下盐吗(Would you please pass the salt?);请问您能递一下盐吗(Could you please pass the salt?);你能递一下盐吗(Can you pass the salt?); 你看见盐了吗(Do you see the salt?); 还有盐吗(Is there any salt?);盐,还有吗(Was there any salt?);等等。上述表达方式在力度、礼貌程度及其他方面均存在差别,但都表达了说话者的指令。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既可以满足说话者发号施令的诉求,同时无需借助祈使式。例如,我可以仅仅说上一句“这儿没盐了”,然后再看一眼听者,听者就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可见,除了语言交流外,其他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辅助施令者传达指令。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跨语言研究,我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相同的指令会传达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英语中,如果我说“你要把盐递过来”(You will pass the salt),这会被理解成是一个突兀、直接的命令,甚至掺杂着威胁的味道。然而当我用阿拉巴霍语(Arapaho,北美印第安阿尔冈琴语系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同样一句话时,这句话就显得颇为温和。因为在阿拉巴霍语中,一般现在时态的祈使式被视为太过直接,会有威胁感、攻击性,但加上表达将来状态的词汇“要”后,则弱化了指令的力度,更易被听者接受。

  概括来说,在分析祈使式、命令式所传达出的含义时,应扎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3日第351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念群]东西方思想交汇下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下一条: ·建立中国语言图谱 助推比较语言学发展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罗婷]语言学视域下的乡土文化传承
·[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
·[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王秋萍 陈胜祥]民间信仰对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影响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