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乌丙安 曹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3128
 

  相当多的地方“重申报,轻保护”,借申报“非遗”之名,行推销牟利之实

  解放周末:不可否认,近年来“申遗”挺热。而“热”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人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重新发现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虽然我们强调保护“非遗”,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地方却把这本“好经”给念“歪”了。

  乌丙安: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搞清两个概念:一个是文化产业,一个是文化遗产,不能把文化遗产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如果把“非遗”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那就必然损害了“非遗”,违反了联合国公约,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曾经有一位副省级领导打电话问我:“乌老,您能不能帮我们订一个指标,我们省的‘非遗’占到全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几,我们好制定‘非遗’方面的计划。”我大吃一惊:“非遗”怎么成了GDP?他根本不知道“非遗”保护是公益性质的,不是功利性质的——经济发展了,我们要拿出钱来保护“非遗”,而不是用“非遗”来赚钱。今天,我们要检验一个省或地区的“非遗”保护成绩,不是看它通过“非遗”赚了多少钱,而是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保护是我们的主要责任,随后才是合理地利用、有条件地开发。正如去年颁布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7条所规定的:“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解放周末:在开发利用“非遗”上,如今也是怪象不断。比如多地争抢“孙悟空的故乡”、“董永故里”等等。

  乌丙安:是啊,为了赚钱,把隐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当做宝贝抢。除了孙悟空、董永这两位虚构人物外,还有不少地方为了争抢当孟姜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牛郎织女和白娘子等民间传说人物的故里,开发旅游景点卖票,忙得不亦乐乎,却对全面保护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活动和资料收集漠不关心。这种争抢市场的做法不仅无知也很幼稚可笑,既劳民也伤财,还损害了“非遗”保护。

  解放周末:个别地方早已形成“化虚为实”的工作“思路”:先把“非遗”落“实”到那些假古迹、假遗址上,再用其拉动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乌丙安:政府和企业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过程中,有一个界限一定要分清楚:这种打造出来的经济产品不能和“非遗”挂钩。所谓的“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梁祝读书的书馆”,可以作为旅游业的衍生产品,但不要说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好像美国把中国的花木兰“拿去”作成动画片后赚了上亿美元,这是文化衍生品,美国人没说花木兰是他们那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解放周末:既不能把文化遗产当做文化产业开发,也不要把文化产业说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丙安:两者一定要严格区分开来。比如皮影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把皮影开发做成工艺品,推销的时候就不能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除非你原来申报时就是皮影影人制作工艺,不是皮影戏。又比如某品牌的酒和某品牌的凉茶,在市场推广时都宣扬自己是“非遗”。事实上,获得“非遗”评定的是酿酒工艺和凉茶配方,而不是产品本身,酒和茶本身都是物质产品,不是非物质技艺。

  为什么现在相当多的地方和企业“重申报,轻保护”?就因为它们只想着给物产打品牌,借申报“非遗”之名,行推销牟利之实,完全不考虑评上“非遗”后应做的保护工作。有些地方甚至手工技艺的流程已经变了样,原料也相去甚远。我们最近也在加强管理,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各保护单位查查自己的“非遗”项目保护,同时加强对它们的动态性管理,一旦发现名不副实的,就要依照非遗法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坚决实施依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传承,也需要传播,但两者之间是有界限的

  解放周末:众所周知,传承人是 “非遗”保护的关键。传承人后继乏人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崇明扁担戏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传承人宁愿开出租车也不愿意继承祖业。现在,上海有1000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这种困境。

  乌丙安:传承人的保护是 “非遗”保护中首当其冲的环节。可惜,长期以来,我们对民间艺人还缺少尊重,不少民间艺人的技能被现代化产业 “挤黄”了,生活无着,有的甚至生活在贫困线下。有些传承人则不断遭遇麻烦,比如有的国家级民间鼓乐项目的传承人,常常受到当地治安部门追查,说他们在民间丧葬中用噪音扰乱公共秩序,宣传 “迷信”等等。我们的 “非遗”传承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非遗”传承人的待遇相比普遍偏低,甚至有的经费分配不当,不切实际。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解决传承人困境的关键是什么?

  乌丙安:我们国家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颁布了,但实施细则还没跟上来。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规定:如果评上了一定级别的 “非遗”传承人,就必须要给予一定资助,给予他们良好待遇,帮助他们把 “非遗”传承下去。如果传承人的保护做好了,社会风气也会相应改变。想要学习、传承 “非遗”的人多起来,甚至会竞争上岗,收徒传代模式会探索出来,传习所的建立也会越来越顺利。

  解放周末:为了不让 “非遗”失传,各地也作了一些探索,比如让 “非遗”进入大中小学校园,编入课本。这能否化解 “非遗”缺乏接班人的困境?

  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传承,也需要传播,但两者之间是有界限的。民间艺人到小学里,讲一讲泥塑是怎么做的,现场演示一番,这是传播,是普及 “非遗”知识技能。孩子们增加了对 “非遗”的了解,或是能以此为业余爱好,这非常好,但并不等于他们将来就专干这一行了,所以谈不上传承。不能说 “非遗”进校园就是 “传承”了。 “传承”主要是授徒传艺,它是师傅传给你的专业,你则是这个专业行当未来的大师。

  所以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一些地方从艺术院校中挑选学生到老艺人那儿去学习,去做传承人。这些已经在白纸上打好各种现代技艺底稿的年轻人,可以学习传统工艺,嫁接现代手法,甚至作为产业带头人培养起来,但就是不能称之为 “传承人”。技艺传承收徒最好还是从有灵气的娃娃抓起。我们国家先后评定了三批国家级传承人,共1488位,都是有师承和祖传,都是经过考核的。有个别的专业教授也申报了传承人,但没有通过。有的甚至是工艺美术大师,但不等于是传承人。我们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 “保真”,作假、变味都是不行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年6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条: ·端午:让古老的远行抵达现在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