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建国]阿拉伯的“白天”和“黑夜”
——《一千零一夜》和《一千零一日》比较研究
  作者:赵建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26 | 点击数:12396
 
从《一千零一日》中的印度故事来源看,这些故事共计二十六个,占全书故事的四分之一,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从《一千零一日》完整的故事结构方式、全书框架故事或引子故事及整部书表现出的以一贯之的思想性,即信任女性、肯定女性、赞美女性的观点,说明《一千零一日》的成书过程中,很可能有一个确定的编订者,不妨大胆推测:这个编订者是一位具有同情女性的思想意识的男性编者或者就是一位女性编订者。她曾接触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或者读到过《一千零一夜》中的某些故事,但对其中表现出恶意攻击女性的思想表示不满和义愤,决心编撰一部还女性以清白的真实面目的书,这部书即是《一千零一日》。她根据许多故事书当然也包括《一千零一夜》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自己创作故事,最终编撰成《一千零一日》这部既模仿《一千零一夜》,又批判其思想性的大作。进一步推测,这位女性编订者从《一千零一夜》的“艾尔德施尔和哈娅图·努夫丝的故事”或者“塔智·木鲁可和朵妮亚的故事”中选取了哈娅图·努夫丝的梦境片断作为《一千零一日》的框架故事或引子,又从其他典籍中选取了印度、波斯、阿拉伯,甚至中国、日本、欧洲等民族的故事,经过筛选、归并、扩展、加工,最终完成了《一千零一日》这部思想性迥异于《一千零一夜》的民间文学又一巨著。
综上所述,作为阿拉伯“白天”和“黑夜”的《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一部是为女主人公赛阿黛公主讲故事,另一部是为男主人公国王山鲁亚尔讲故事;以男性为中心的《一千零一夜》是“黑夜”,而以女性为中心的《一千零一日》则是“白天”。当代西方学者朱迪斯·洛伯(Judith Lorber)认为:“社会性别作为现代社会制度之一,它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建构一个相对于男性群体而言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群体。每一个被放入‘女人’这一地位的人的生活都是相对男人生活白天的黑夜(night to his day),相对于男人白色的黑色(black to his white)——一直都只是一种幻象。被隔离于男人的空间之外,女人被压迫以确保系统功能的持续”(洛伯278—9)。男人代表白天,女人代表黑夜。这样的隐喻方式从世界古代各民族的神话中就能看到,例如,“太阳神”与“月亮神”就分属男性和女性。这种远古的神话观念积淀在现代人的意识中,“白天”和“黑夜”自然就隐喻了男性和女性或者男权和女权,成为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模式之一。“白天”和“黑夜”隐喻着具有文化意味的两性抗争,而《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就是这种两性抗争的戏剧性的表述。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一千零一日》,杜渐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Arabian Days. Trans. Du Jian. Shenyang: N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1.]
《一千零一日》第1卷,朱梦魁 万曰林译。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
[Arabian Days. Vol. 1. Trans. Zhu Mengkui and Wan Yuelin. Lanzhou: Gansu Children Publishing House,1991.]
《一千零一夜》第5卷,纳训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Arabian Nights. Vol. 5. Trans. Na Xun.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8]
《天方夜谭》,仲跻昆 郅溥浩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年。
[The Arabian Nights. Trans. Zhong Jikun and Zhi Fuhao. GuiLin: Lijiang Publishing House, 1998.]
黄宝生:“《本生经》浅论”,《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五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408—428。
[Huang Baosheng.“On the Jataka.”Studies in Foreign Literature. No.5.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1983.408—28.]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Ji Xianlin, ed. A History of Indian Ancient Literature. Beijing: Peking UP, 1991.]
朱迪斯·洛伯:“‘黑夜与白天’:社会性别的社会建构”,郑丹丹等译,余宁平校。参见余宁平 杜芳琴主编:《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的全球和区域视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245—282。
[Lober, Judith.“‘Night to His Day’: The Social Constrution of Gender.”Trans. Zheng Dandan, et al. Unruly Knowledge: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Vision on Women's Studies. Ed. Yu Ningping and Du Qinfang. Tianjing: Tian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3. 245—82.]
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Meng Zhaoyi. General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ianjin: Nankai UP, 2005.]
《五卷书》,季羡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Pancatantra. Trans. Ji Xianlin.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81]
郅溥浩:《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Zhi Fuhao. Myth and Reality: On The Arabian Night.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1997.]
 
注释:
①参见朱梦魁、万曰林译:《一千零一日》第一卷(兰州: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1—3。
②参见季羡林、刘安武编:《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43—346。
③参见方平 王科一译:《十日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349—351。
(本文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2期,第158~16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林江]民族经济学视野下的传统医药产业
下一条: ·[刘长旭]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
   相关链接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
·[李雁超]伦理枷锁与自由意志:中日马头娘传说比较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范宗朔]《一千零一夜》中的旅行式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蕴·[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
·[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与中国阿尔泰语系民族魔法故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漆凌云]汉文化圈视域下的中琉天鹅处女型故事比较研究·[毕雪飞]“诞生”与“出世”:中日幽灵育儿故事比较研究
·[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左红卫 李姝琪]新疆传统模戳印花布与浙江夹缬工艺之模具比较研究
·[陈芳 杨宇鑫]中国西南和日本“竹生”神话之比较研究·[朱靖江]二郎神崇拜与祆教“七圣刀”遗存比较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