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中国蓝印花布孤单的手艺
  作者:钟和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4 | 点击数:9659
 

  散花与定位设计

  大概10年前,吴元新在南通开办了一家“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到现在,他收藏的古旧蓝印花布1万多件,纹样造型5万多种,收藏的目的也是为了把花布纹样出版和流传下去。“这些东西不像其他文物,我不收其他人会收,一般老年人过世之后,那些布就随着他们一起烧掉了。”他说。

  如果梳理和分析古旧蓝印花布的图案构成,追求圆满、对称偶数是蓝印花布纹样的基本特征,被面、包袱布、垫被单等方形花布主要由散花、定位设计组合而成,框式结构加上中心纹样的形式,或者以单独纹样为主花型,穿插人物造型及花草图案,和边角纹样一起组成一幅上下对称、左右均衡的图形。在中心纹样之外,有花边纹样用在定位设计的周边,比如包袱布四周或者枕巾的两头,另外还有角饰纹样,有计划地嵌入角隅两侧边沿的连接处,比如把蝴蝶和如意形装饰用在那里。

  “在蓝印花布图案中,美术造型都有严格的程式和约定俗成的吉祥语言,某种形象的特定组合表达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民俗场合,都有规矩可查,世世代代就按那个意识规定来做,一般不得轻易修改,否则被视为伤风败俗。”吴元新告诉我。

  就像工艺美术理论家张道一先生曾经说过的,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在中国吉祥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吉祥图”,可以说整个体现了一部中国的图形符号学。在这次展览上,福、禄、寿、安、和、全等12个吉祥纹样主题同样被凸显出来,主要是象征、谐音和表识性符号三种手法。挂在老人房门口的帐子是“松鹤延年”的图案,铜钱和蝙蝠组合在一起寓意“福到眼前”,宝瓶中插上三枝戟代表“平升三级”,结婚的被面用的是“喜鹊登梅”、“麒麟送子”,一只鹿和一只鹤取“六和”的谐音,泛指天地四方,来表现“六和同春”的画题。

  断断续续一直开工到前两年,当年的卫东印染厂到今天已经完全消失了。手工印染的花布过去百分百出口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市场开始下滑,国内旅游市场对蓝印花布工艺品需求虽然开始兴旺,但化学成分的染料、电脑刻版、机器印染的蓝印花布慢慢冲击了全手工印染,南通那几家曾经完全依赖出口的印染厂基本上无法再立足了。全机器印染的蓝印花布价格只有手工花布的1/10,尽管如此,那些恪守天然植物成分和手工程序的工匠们还是习惯称它们是“假的蓝印花布”。

  久保玛萨也这样对我说:“中国国内卖的蓝印花布化学染料比较多,那是假的,在我日本店的花布就完全是植物靛染的。可能在整个东京,像我这样的店也只剩两三家了。”

  久保玛萨在日本的蓝印花布店开在东京城南的自由街,占据一个三开间的公寓楼底层,自由之丘是东京和横滨之间铁路线的一站,那里的车站附近聚集了1000多家店铺。她的店铺招牌就是一长条窄窄的布条幅,上面印染着“中国蓝印花布”这6个仿宋体,像中国的门联似地从店门两侧高高地悬挂下来。因为日本不同季节的换装风俗,夏天挂白布蓝字的条幅,冬天换蓝底白字,到了5月5日的日本男孩节,其中一条还会变成蓝印花布的鲤鱼旗。■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09-08-26 16:5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扎染的蓝白之美之忧
下一条: ·屯堡村落的傩戏生态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张玮]布上青花:低调的奢华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传承蓝与白之梦:吴元新和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