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中国蓝印花布孤单的手艺
  作者:钟和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4 | 点击数:9660
 
吴元新设计作品“凤戏牡丹”台布

  断刀与花担匠

  “我记得是那年11月份,我刚刚从厂里的染坊转到刻花版的设计室里,那时候一般都不同意日本人在我们厂里到处参观。”吴元新向我回忆说,“久保女士好像申请了四五次才被批准,她来的那天,也不允许我们工人直接和她说话,所以有些东西她只好看,不好问。”

  今年49岁的吴元新出生在南通启东县汇龙镇,家族一直以织布卖布、染纱染线为生。过去,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南通地区。明清时期,南通染蓝作坊就已经是有规模的街市了。据明代《南通县志》记载,有19家手工染坊在“染织局”登记在册。到今天,当年的学徒吴元新已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他还获得了传统印染行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过去全靠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花版图案也用手工,把两三层上好桐油的纸订在一起,用自制刻刀进行镂刻。镂刻中分刻面、刻线、刻点的手法,因为既要顾及油纸花版的结实耐用,又要考虑所刻花纹的形象特征,其中的花型都受到断刀的影响,这也是蓝印花布纹样中最典型的刀法。

  “断刀既是一种刀法,又是蓝印花布的工艺限制。大家都在刻花版,花版的花型要好,用得次数要多,这直接影响到刻花版人的收益。比如刻一只凤凰,与绘画不同,它全部是断刀的,需要刻版师的刀工和技法在里面。断刀要断在恰到好处的位置和结构上,如果刻的线太长,花版容易坏,但如果没有抓住凤凰的形态特征,又变成下工了。”吴元新告诉我。

  久保玛萨曾经写文章描述过《蓝印花布究竟美在哪里》——“蓝印花布上那些白色的花纹,远看好像是由一条条细线画成的,仔细看就能发现,那些‘线’其实是由一个个小圆点或者短线排列而成。点和线的形状、大小、粗细不同,在有限的空间里疏密结合,表现出仙鹤、狮子、牡丹等各种可爱的造型。在蓝印花布兴盛的过去,一定有着对纹样表现纯熟于心的雕版巧匠。这样,用天然的蓝草染料染出清爽素雅的白色纹样,远远看去都一目了然,虽然只是单色印染,却好像包含了丰富的色调。”

  “如果用点、线、面来分析四缬的纹样构成,那么蓝印花布是用点,蜡染是用线,扎染属于面,夹缬应该是最美的了,它是用版画的系统,点线面都有。”黄永松对我说。

  在久保玛萨出现之前,卫东印染厂唯一的日本客户是东京的“雪江堂”,创办人是京都望族西园寺公一的夫人西园寺雪江。1977年以后,久保开始直接从中国订购蓝印花布,而且数量越来越大。“起先是我们启东和二甲的厂,后来南通又建了一个厂,我们三个厂将近几百号人在帮她做蓝印花布,而且全部是面料。”吴元新回忆说,“布有小布、有宽布,是半自动机织的,但染印的程序是全手工的。一匹布12米,三个厂一天的产量大概就有200多匹。我也不知道这么多匹布她做了多少工艺品,都销到哪里去了,这个过程延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

  出于完成创外汇的任务,那时候,卫东印染厂出口日本一匹手工蓝印花布的价格只有6元到8元人民币,后来才涨到10元。可以想象,久保玛萨从中得到的利润是相当高的。吴元新记得他当学徒的月工资是14.83元,3年学徒出师变成32元,他的师傅黄师傅拿着厂里最高的月工资,也只有42元。

  1977年的时候,像卫东印染厂这样的蓝印花布工厂全国只剩几家,厂里的师傅大多数是从清末、民国时期蓝染作坊过来的。黄师傅从小跟随他的舅舅走村串乡卖花版,在认识这位师傅之前,吴元新也不知道过去还有“花担匠”这样一种有趣的行业。

  花担匠也叫“印花担”,过去农村每家都能织布,家里有白坯布,但是没有刻花版,只能靠花担匠提供上门印花的便利服务。花担匠的担子一头装着黄豆及石灰粉,另一头装着刮印工具和花版。他们只印花、刮浆,不染色,在布上刮完浆以后,就挑着担子离开了。农家把刮好浆的坯布送往附近染坊,或者自己制作靛蓝染色和刮白。清末,在南通地区“印花担”人数还保持着近百人,农闲的时候尤其热闹,到上个世纪40年代,那些花担匠就近乎绝迹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09-08-26 16:5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扎染的蓝白之美之忧
下一条: ·屯堡村落的傩戏生态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张玮]布上青花:低调的奢华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
·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传承蓝与白之梦:吴元新和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