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氏将“娲”与“化”联系起来认识,确属卓见。但我认为“娲”与“化”之联系重在义而不在音。“化”非“娲”的本义,而是引申义。是由对“娲”的功能的阐释而产生的意义。当然这种字义的延伸也不能排除语音上有某种联系的字义的催化或转嫁作用。《说文》以女娲为“化万物者”,《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一作腹),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淮南子·说林训》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七十化也。”王逸《楚辞·天问注》云:“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路史·后记·女皇氏》云:“道标万物,神化七十。”袁珂先生释此诸“化”字为“化育”、“化生”,甚为得之。《周礼·秋官·柞氏》:“若欲其化也。”注:“化犹生也。”《礼记·乐记》:“和故万物皆化。”注:“化犹生也。”《素问·天元气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王冰注:“化谓生化。”《吕氏春秋·过理》:“剖孕妇而观其化。”注:“化,育也。”“化”古文作人一正一倒形,朱芳圃《甲骨文字释丛》云:“按化像人一正一倒之形,即今俗谓翻跟头。《国语·晋语》:‘胜败若化’,韦注:‘化言转化无常也。’《荀子·正名篇》:‘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杨注:‘化者改旧称之名。’皆引申之义也。”字又作“七”,《说文》:“七,变也,从到(倒)人。”《玉篇》:“七,变也。今作化。”其实无论是从倒人,还是作一正一倒人形之状,其立意皆与“化育”“化生”密切相关。所谓倒人,乃是取婴儿出生时之状,婴儿出生时,头向下先出,脚向上后出,如民俗中剪纸所示。即如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从倒人者,人之初生倒垂下也……胎孕不可见,故像其初生也,因之化训为生。”而“化”字原初之一正一倒人形,其立意则与古文字中“毓”字同,乃生子之状。正人代表的是生母,倒人代表婴儿。窃疑“毓”字所指乃是具体的生育情状,故倒子及羊水流出之状粲然,而“化”字所示则带有抽象性,即指世间万物之化育,故以抽象正倒二人之形以表其意。即如《周礼·大宗伯》注所云:“能生非类曰化。”《韵会》亦云:“天地阴阳运行,自有而无,自无而有,万物生息,则为化。”后世以表喜庆之意的正倒童子图案,当即由此衍化而来(见图)。娲字所蕴有的“化生”、“化育”之意,从功能上体现出了其与生命之门——牝器的密切关系。
第三,从女娲的神格考察,其与生殖关系也极密切。《太平御览》七八引《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这是一则歌颂女娲无限生殖力的神话,它以“造人”这一有天地以来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来诠释女娲不可更替的生殖神格。在《路史·余论》中,又有“高禖古祀女娲”之说。《路史·后纪》二引《风俗通义》说:“女娲祷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行媒始行明矣。”所谓“高禖”,就是主宰昏姻的神祇,也即生育之神,亦作“郊禖”。《毛诗·生民》传说:“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焉。”《玉烛宝典》引蔡邕《月令章句》说:“高禖,祀名,高犹尊也,禖犹媒也。吉事先见之象也。盖谓之人先,所以祈子孙之祀也。”《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卢植云:“玄鸟至时,阴阳中,万物生,故于是以三牲请子于高禖之神。居明显之处,故谓之高;因其求子,故谓之禖。”女娲化育万物,创造人类,为人类生殖繁衍而置媒,送子息于人间,显然她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殖力的生育神。在最原始的神灵中,许多都是自然物的人格化。那么最能表现生殖力的“自然物”——更确切的说,表现人类生育的自然物,除了女性器外还有什么呢?
第四,我们还可以从文化形态比较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原始先民出于对女性生育的神秘与人类繁衍的渴望,往往将生命之门——产门人格化而加以崇拜。这从大量的世界民族神话资料中可以得到证明。如我国东北地区满族所祭的始祖女神佛托,据一位大萨满说,其意就是女性生殖器,供这个神,表示人是从那儿来的,它是后代子孙的老根。鄂温克族及西伯利亚诸民族中所崇拜的生育女神“乌麦”(或称奥米、乌米),其本意是子宫或巢穴。(注:张紫晨编《民俗调查与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希腊神话中众神之母库柏勒,她的名字有洞穴之意,象征大自然的子宫。(注:(美)魏勒《性崇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79页。)波罗的语民族神话中的婚姻之神皮济奥,其意是“阴部”。(注:(苏)谢·亚·托卡列夫等编《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观》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192页。)古埃及神话中的女神伊西丝,她的象征物有时是一巨大的女阴。(注:(美)魏勒《性崇拜》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51页。)据方纪《民俗学概论》言, 古罗马爱神维纳斯,其原本为一大女阴。古闪美特神话中的众神与人类之母阿西拉特,在献祭她的物品中,生殖器崇拜的物体居于重要地位,其意自是不言而喻的。墨西哥的带辫女神——宇宙之主,她的雕像端坐于洞穴的宝座之上,而此洞穴相传乃是印第安人各部落源出之所,其象征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了。苏联学者李福清先生在越南采集的女娲神话资料中披露,在越南一些地方也有女娲庙,女娲造像的主要特点就是阴门巨大,在传说中女娲阴器有三亩地大。在今所见到的大量远古时代的雕塑及绘画艺术中,女神造像大多阴器硕大、乳房丰满,形象地表达着先民的生殖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新近我们在距黄河壶口瀑布约三、四公里的山西省吉县大山里柿子滩中石器文化遗趾处,发现了万年左右的女神岩画肖像。此岩画《考古学报》1989年第3期及靳之林先生的大著《抓髻娃娃》一书中,都曾披露过,并有摹本。画像胸部两硕大乳房下垂,腰部有一圆孔代表肚脐,下部腿所在的部位是两片花瓣状物,显然是夸大的女阴,占去了身体的一半。此与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女阴岩画、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上阴唇垂地的女像、云南元它克崖画中的女阴,立意是相同的。在硕大的阴器下边及两旁有六个小圆点,象征人类的蕃衍。我们认为这是与女娲同等神格的原始生殖女神,甚至很可能就是女娲!(注:关于女娲岩画,笔者另有文专论,此处从略。)而这一肖像最突出的部分就是阴器。阴器宏大,是生殖力旺盛的象征。这一画像可说是生殖器人格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于女娲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于生殖的崇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