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焰安 张昀]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1979—1989)
  作者:王焰安 张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02 | 点击数:12842
 
 
六、对古代民间情歌进行了爬梳研究
 
由于儒家教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民间情歌被记录保存下来的不多,而就是这记录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代民间情歌,又往往被歪曲、被穿凿,如《关睢》本为民间情歌,却被说成是“咏后妃之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古代民间情歌进行了爬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为:(1)爬梳分析了《诗经》中的民间情歌。有的作者认为《诗经》中的情歌可以分为民间情歌和非民间情歌[(53)];有的作者则对《诗经》中的某一篇章进行分析,认定其为民间情歌[(54)]。(2)研究了古代民间情歌产生流传的基础。有的作者认为:“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是《郑风》和《吴歌》、《西曲》产生流传的社会基础;繁荣的城市经济是其产生流传的物质基础;热爱歌舞的民间风俗是其产生的群众基础[(55)]。(3)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古代民间情歌反映的内容和体现的艺术特色。有的作者从文化学视野出发,认为《诗经》时代的婚俗还处于混乱状态,一方面远古时代遗留的群婚、对偶婚等野蛮婚俗还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封建礼教也正在渗透到人们的婚姻生活中去,《诗经》情诗正是这种复杂婚俗最生动、最具体、最集中的写照[(56)]。有的作者则从社会学的视野出发,或认为:诗经中爱情诗反映了人类早期社会富有原始色彩的感情,汉乐府中的爱情诗则是理性的”[(57)]或认为《诗经》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爱情诗,一种是礼教盛行前的,其表达爱情时奔放多于含蓄;一种是深受礼教束缚的,其表达爱情含蓄多于奔放[(58)]。(4)分析了古代民间情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的作者认为《诗经·国风》中的恋爱婚姻诗“不仅在于使人们看到了几千年前女子的爱情婚姻生活及其社会风貌,也不仅在于给文学史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些古朴、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而首先在于开创了我国女性文学的伟大业绩”[⑤⑨]。但是,这些文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对民间情歌理解得过于宽泛,援引了一些不属于严格意义的民间情歌,从而影响了研究结论的严谨性。
 
注释:
①陈莱《谈情歌》,《民间文学》1979年第2期。
②③缪政《谈谈民间情歌》,《雨花》1979年第9期。
④姜光斗、顾启《谈谈兄弟民族的情歌》,《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
⑤⑥钱模祥《扣人心弦的歌声——兄弟民族情歌初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
⑦(13)李文刚《满族的情歌》、《民族文化》1982年第2期。
⑧(18)佘吐肯《锡伯族情歌初探》,《伊犁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
⑨(25)唐曾孝《瑶族情歌说略》、《零陵师专学报》1984年第1期。
⑩(14)(20)(22)(36)(42)(48)雷茂奎《维吾尔族情歌初探》,《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11)(15)(43)(46)(49)王克勤《论藏族情歌》,《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5期。
(12)(16)于乃昌《门巴族民间情歌与仓洋加措》,《西藏文艺》1980年第1期。
(17)昌王堡《真情、深情、诗情——塔塔尔族情歌的艺术美》,《新疆民族文学》1985年第4期。
(19)(26)李继昌《布依族“情歌”的传统形态及其与民族婚姻的渊源关系》,《音乐研究》1987年第2期。
(21)(23)(24)(27)(50)黄革《风趣优美的壮族情歌》,《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28)杨昌鑫《论土家族情歌婚姻伦理观》,《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29)许英国《论藏族情歌的情操美》,《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30)(33)诺敏《科尔沁情歌漫谈》,《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
(31)(34)黄玲《昭通情歌初论》,《昭通师专学报》1987年第2—3期。
(32)吴冶《新疆民间传统情歌的艺术特色》,《新疆民族文学》1985第2期。
(35)吴贤哲、梁和中《羌汉情歌比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37)(39)张海先《试论情歌的起源及其社会基础》,《中山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38)(41)梁宗亨《民间情歌简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40)(45)陈子艾《试论传统情歌的多与美》,《民间文学》1984年第3期。
(44)杜玉亭《血缘家庭时代的奇葩——谈基诺族的原始情歌“巴什”》,《山茶》1982年第4期。
(47)(52)周政保《马的情景描写——蒙古族情歌中的现成思路》。
(53)王守华《从婚制看〈诗经〉里的情歌》《思想战线》1979年第3期。张启成《试论〈郑风〉的情歌》《文学评论》1982年第6期。
(54)徐召峰《一首纯净质朴的原始情歌——《诗经·召南·野有死麋》《语文月刊》1989年第6期。王成怀《一首以对话显神韵的情诗——读《诗经·溱洧》《古典文学知识》1988年第6期。
(55)郑泽黎《郑卫淫声与“南朝艳曲”——〈诗经·郑风〉与〈吴歌〉〈西曲〉爱情主题之比较》,《重庆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56)朱杰人《文化学视野中的〈诗经〉情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57)(58)钟来因《论〈诗经〉中礼教盛行前后的爱情诗》,《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57)徐送迎《谈国风中恋爱婚姻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北方论丛》1988年第4期。
(57)王一娟《从情欲到理性——〈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比较》。
(本文原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第27-36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星亮]世纪之交的中国民族学
下一条: ·[赵宗福]西王母研究从一般走向深入
   相关链接
·[张小平]“人参精”故事研究述评·[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毛晓帅 ]桑德拉·多尔比个人叙事研究述评·[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周小昱文 余建华]仪式治疗的国外研究述评 ·[戴望云]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
·[陈泳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概貌及研究述评·[漆凌云 杨秋丽]中国民间故事文化人类学研究述评
·[黄旭涛]中国民间小戏七十年研究述评·[马知遥 刘旭旭]中国非遗著作研究述评
·[李扬]布鲁范德都市传说搜集与研究述评·[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毕旭玲]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中国神话传说研究述评
·[周争艳]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漆凌云]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焦菲]梁祝传说研究述评·[陈祖英]1937-1949中国传说研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