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纪兰慰]民间舞蹈与田野作业
  作者:纪兰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4-17 | 点击数:13913
 
建立在比较科学意义上的、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组织性的民间舞蹈田野作业,还应首推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这项巨大浩繁的民间舞蹈基础工程,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组织了近万人的骨干力量,按照较为统一的调查纲目和操作方法,到各民族各地区挖掘、搜集、整理民间舞蹈,从它的历史沿革到动作说明,运用文字和现代化的音像手段一一忠实记录在案。历时十四载至今尚未完工的民舞集成工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保存和发展,为民间舞田野作业经验的积累都立下了丰功伟绩。
 
三、民间舞蹈田野作业的方法及其特点
 
民间舞蹈和民俗学其它门类的田野作业方法一般来讲是相同的,诸如课题选择、制定方案、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写作、修改检验等。此外,民间舞蹈做为流动的、非语言文字的人体文化,又具有它独特的田野作业方法和特点。
1、忠实全面的学习、记录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由舞蹈群体在一定的时间场合下表演的视觉性民间艺术,是变化莫测、转眼即逝的流动艺术。在进行田野作业时,应该通过现代化的录像录音手段,把民间舞和音乐(含乐器)从头至尾完整地录制下来,这里包括舞蹈场面的全景、近景、特写镜头等。同时应配以舞蹈角色、队形、场记、服饰、道具、舞蹈表演程序、乐器种类等方面的文字记录。这是调查者以局外人的身份从观察到记录民间舞技术操作方面的主要做法。然而这仅仅是初步了解了某一民间舞种外在的形态特征。做为一名舞蹈研究或编导人员,还必须亲身下到舞场里,成为舞蹈群体的一员,象他们那样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民舞活动中去,挥臂踏足毫不走样地模仿他们的一招一式,忠实地学会某一民间舞种的全部动作,以便准确掌握该舞种的基本动作、风格韵律和演变套路。
民间舞蹈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节奏、基本步伐和基本动律,学习民间舞首先要掌握该舞种的三大基本要素。尤其在善于捕捉和模仿舞蹈动作中韵律极强的装饰性动作,民间舞的风格特点,往往体现在这些不起眼的“小法儿”动作上,它表现了该地区该民族的审美观念。掌握了这些要领才能既快又准确地把民间舞学到手。其次,在与舞群体共舞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体验舞者们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的心理活动,不同功能的民间舞类型如自娱性、表演性、宗教祭祀性等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和内涵是不一样的。调查者要努力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舞蹈群体中去,和他们共同分享舞蹈带来的喜悦或崇敬虔诚之情。
对于民间舞动作的记录和整理,是田野作业后期的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之一。用舞谱记录民间舞蹈,一来用以补充录像的不足,二来从文献学角度保存民间舞文化遗产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舞蹈界尚未形成通用的舞蹈谱记法,国际上比较公认并流行的是“拉班舞谱”。用拉班舞谱记录民间舞的过程,也是对舞种本身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的过程,只有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到最小单位,并找出它运动的规律,包括动作的节奏,才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经过用舞谱记录后的民间舞种,将使研究者对该舞种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对于用舞谱记录民间舞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在我国舞蹈界尚未达成共识,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2、民俗文化底蕴是民间舞田野作业的核心
民间舞蹈是在一定的环氛围境中传承的,包括传统的民族节日、祭祀活动、婚丧嫁娶以及亲朋欢聚、或是宗教节日里的法会活动等。特定的传承时间和空间,在本质上就是民俗文化底蕴和内核的展现。因此在田野作业中,调查民间舞种的历史沿革必须和调查民俗活动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通过查阅当地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包括出土文物、岩壁画以及口碑资料,运用历史学的方法,考察该民俗活动和该民间舞种的社会功能、表现形式、程序规则、时间场合等演变过程,考察它与宗教信仰、民族迁徒、社会形态等方面的联系。
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舞中,具有原始舞蹈形态特征的舞种和原始祭祀舞蹈,大都伴随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图滕崇拜、祖先崇拜应运而生,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形象以及活动中的规则和禁忌,都是原始宗教观念的反映。居住在云南的彝、白、纳西、傈僳、普米等民族都有虎图腾崇拜,其中聚居在滇、川、黔三省的彝族,有涅苏、尼苏、诺苏、糯苏等支系,曾自称“罗罗”,意为虎人。“罗罗”为“虎”,在我国文献典籍上多有记载,最早当是《山海经·山海北经》:“有青兽马,状如虎,名曰‘罗罗’”。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的麦地冲山村116户自称“罗罗人”的彝族,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 都要举行八天的“跳虎节”,跳“八虎舞”。首先要杀牲祭神进行占卜,来确定跳虎舞的人选(男性),然后由祭司用红白黄三色泥和锅烟为舞者画脸、画身、披虎皮,装扮成虎。是夜,全村群众聚集在跳虎场举行老虎节的盛大典礼,在长老——“虎首”的主持下,饰虎者在场中央跳虎舞,众人围着“虎”跳“合脚舞”至深夜。八虎舞有“老虎开路”“老虎做窝”“老虎性交”“老虎孵蛋”等动作。据彝族毕摩讲述和彝文经书记载的“罗草吾”,“罗”,意为虎;“草”,意为人;“吾”意为养;罗草吾译为“虎养人”,即虎生人、虎保护人的意思。通过以上简略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彝族跳虎节和八虎舞源自彝族先民的虎图腾崇拜,是彝族原始的虎图腾文化遗留。尽管复杂的祭祀程序、表演套路被延续下来,然而该舞的原初功能现已演变为彝家人祈盼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心理寄托。
在民间舞蹈的田野作业中,考察者不仅要学会某一舞种如何跳,更重要的是要搜集各种资料,说明他们为什么这样跳,这样跳的目的何在,这就涉及到民间舞蹈和民俗活动的文化底蕴即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田野作业中,是否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工作,有没有这个自觉性,其考察结果的水平是大不一样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祁庆富]凌纯声和《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下一条: ·[周毓华 孙婷婷]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陈权 阿依林芳]民间舞蹈“蛾蛾灯”的保护与传承·[施爱东]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
·[万建中]民俗田野作业:让当地人说话·杜博思:行走在生产链上
·[高忠严 张琬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
·[埃尔默]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赵梦]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存
·[张一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选点与进入·《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
·万建中 林晓平主编:《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覃延佳]做田野如何成为更好的交谈者
·[刘铁梁]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陶立璠]“非遗”抢救性记录与田野作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