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2021年第6期目录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12-24 | 点击数:9826
 

 

《文化遗产》2021年第6期
总第74期  出版日期:12月20日

目 录 

活化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理建设思考 高小康 1
从实践探索到学科建构还须行多久
——兼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建设
王福州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范式建构 宋俊华 21
     
痘神信俗的历史考察及其伦理言说 史小军 王献峰 29
遗产的增值:中医“内景反观”在西方的附象与误读 贺霆 邓启耀 36
16世纪前中医针灸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原因 张益嘉 45
     
探寻戏曲史研究的新视野 黄仕忠 52
苏联戏剧界及媒体对梅兰芳巡演的不同看法 陈世雄 58
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威廉·里奇韦的中国戏剧研究 谭静 程芸 66
论村田乌江的梅兰芳戏剧观 赵婷婷 75
粤剧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历程与特点 白海英 82
清末民国京剧的武汉传播及其对汉剧发展之影响 胡非玄 90
     
茶气和茶韵:中国式的“味感”表述 张静红 98
当代“仪式感”的日常生活节奏分析 龙晓添 107
卡尔·舒斯特及其中国民俗版画捐藏 李明洁 115
《清俗纪闻》的民俗比较意识 李宁 122
柏林藏《苗民图四十种》考释 吴雅迪 130
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的核心内涵及当代创新 邹蓓 140
     
·代表性传承人·    
46年石雕之路的“常”与“变”
——绥德石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鲍武文访谈录
李振华 贺智利 147
     
2020年度中华戏剧学刊联盟青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154
《文化遗产》2021年总目   155
稿约   封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21年第4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22年第1期目录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春节申遗成功·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议开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