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2021年第1期目录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3-05 | 点击数:12629
 

 

《文化遗产》2021年第1期
总第70期  出版日期:01月20日

目 录 

理论研究    
现代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与叙事 朱伟 1
民俗认同是日常生活与人文研究的核心 [美]张举文 9
传统之“便利” [美]西蒙·布朗纳 著
方云 译 [美]张举文 校
18
知行·风谣·风俗·传统
——布朗纳实践民俗学的几个相关术语
鞠熙 29
     
门类研究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灵台”考
——兼说现存的甘肃省灵台县古戏台
康保成 张芳 37
乐部西来与乐部东传 黎国韬 黄竞娴 45
眉县教坊考
——兼论唐代地方音乐机构
张丹阳 54
论元杂剧中“开”与“开呵”之区别 李妍 62
论晚清地保对官方禁戏政策的执行与背离 张天星 69
“积石山麻布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刘玉忠 袁书会 安斌杰 79
中国“神箭早发”故事类型的地域想象 林继富 86
基于“气”的传统武术内劲研究 阳家鹏 米晓宇 李守培 94
     
保护与实践    
新博物馆学视野下乡村博物馆的和顺实践 杜韵红 102
依“舞”向“剧”:醒狮的戏剧性及其创新发展 谢中元 109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戏曲向何处去 章军杰 118
中日手工艺文化保护历史及政策比较 钟朝芳 卢娇阳 126
鄂东机智人物陈细怪传说的传承机制探析 万桂红 136
     
·代表性传承人·    
陕北说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应莲访谈录 李醉海张静 145
新时代非遗保护研究的路向选择 宋俊华 白雪筱 153
     
书讯   144
稿约   封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20年第6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21年第2期目录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5年第2期目录·坚持尊重原则 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巴莫曲布嫫代表:坚持尊重原则,加大力度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 探索新近列入名录的活态遗产项目
· 权威访谈丨中国年味世界共享——文化和旅游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谈“春节”申遗成功·图文报道丨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与世界共享中国“年”味儿·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