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艾伯特·贝茨·洛德百年诞辰
——Albert Bates Lord Centennial
  作者:CSOT   译者:思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9-15 | 点击数:6573
 


  “洛德深刻并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关于口头艺术的思考方式。”
  “Lord chang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verbal art, profoundly and permanently.”
──约翰·迈尔斯·弗里(John Miles Foley)

艾伯特·贝茨·洛德(Albert Bates Lord)
生于1912年9月15日

  谨志艾伯特·贝茨·洛德于1912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在其百年诞辰之际,邀请您一共同缅怀洛德教授对我们研究的若干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倍感荣幸和欣悦。洛德生前在《口头传统》学刊发表过两篇文章《口头传统程式的近期研究之评述》(1986)与《口头性的特征》(1987)。《艾伯特·贝茨·洛德著述目录》则可一览其研究工作的广度。

  由艾伯特·贝茨·洛德和玛丽·路易丝·洛德个人图书馆构成的“洛德特藏”位于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的埃利斯图书馆,现已开放。已故教授约翰·迈尔斯·弗里于2011年2月11日开设的讲座视频《艾伯特·洛德与口头传统研究》(Albert Lord and the Study of Oral Traditions)首次上网,该讲座是“洛德特藏”捐赠仪式的一个部分。

  《美国民俗学》第105期(1992年冬季刊,第57-65页)刊登了由弗里教授执笔的《艾伯特·贝茨·洛德 (1912-1991)讣文》。他一语中的地阐明了洛德教授诸多成就的一个基本事实:“洛德深刻并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关于口头艺术的思考方式。”(第59页)

Albert Lord and the Study of Oral Traditions

艾伯特·洛德与口头传统研究
  (Albert Lord and the Study of Oral Traditions)
主讲人:约翰·迈尔斯·弗里
(Presentation by John Miles Foley)

【↑ 点击图片进入讲座页面 ↑】

 

 

  文章来源:密苏里大学口传中心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艾伯特·贝茨·洛德生平简介
下一条: ·[李明滨]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李福清与他的汉学研究
   相关链接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
·[蒋雪秘]表演中的创作:浅析程式与表演的双向建构·[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讲座预告】庄孔韶:《金翼》《银翅》及其后续研究(2019年4月16日,中国社科院)·[美]布莱迪:《人类学诗学》
·[郭翠潇]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研究生学位教育领域的应用(2000-2017)·[朝戈金]口头诗学
·[朱刚]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滥觞·[冯文开 廖明君]口头传统诗性智慧的探索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