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胡小明]体育人类学进展
  作者:胡小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02 | 点击数:13161
 
一旦理论成熟,研究者可以利用整体文化研究的方法来检验该理论的适缨性。整体文化研究就是一种对所有已知文化的统计调查或者抽样。研究者首先选择一种典型的文化样品,然后运用各种统计试验,来确定某种理论是否有许多实际事例为支撑。应用整体观探讨体育时,我们要探讨体育竞技与其他社会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的形式、内容、体制都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由于体育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构成这种社会文化环境的要素发生了变化,我国体育的形式、内容、体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3.4.2 文化相对论 文化相对论是整体观点的一个方面,不提倡民族中心主义,因为它有碍客观分析和正确认识。另一方面,文化相对论有助于认识陌生的文化,它要求人类学家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看待其他社会的习俗,这些问题在所有的社会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在对待弱势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时尤为突出。
文化相对论对于评判不同民族的竞技项目时很有价值。例如,现代奥林匹克竞技项目几乎都是西方的,如何挖掘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潜在价值,需要客观地评价东西方文化。
人类学强调实证,注重田野工作、参与观察、跨文化比较,主张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规律,这些方法已逐渐地为其他学科所认识、接受和运用。人类学能使人们了解人类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从而能使人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4 体育人类学的学术进展
 
4.1 体育人类学的学科位置及理论模型 人类学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含人类的由来、人类的地位和特征、人类的系统和地理分布、人种的进化、各种族性质的异同及其原因、人类的文化等。这样,人类学所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便在较大程度上和一些重大问题上与人文科学所研究的问题相似或相同。有人将人类学列为人文科学的分支。人类学走进体育,使体育理论又向学术殿堂迈进了一步。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标志着体育学的进步。以前的体育理论偏重社会学而缺乏人文学,缺乏个体的创造、文化的积淀和深层思维。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建立,为体育人类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但是,体育人类学的学科位置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人类学是从人和人种形态学、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具有成熟的优势;然而,体育人类学毕竟是一门形成中的新学科,这决定了它具有不成熟的性质。从学科的生长期看,体育人类学尚处于童年,较多地需要母学科的理论支撑。
体育人类学不仅要认识史前、古代、现代社会的体育,同时要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动力,这样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体育人类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用性研究:文化变迁与体育的关系,妇女在体育中的角色,人种与少数民族以及体育的关系,体育在教育中的角色,体育与暴力之间的关系,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等。
美国学者在创建体育人类学时,全面引进了人类学的理论模型。人类学的理论模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解释(explanatory)模型和说明(interpretive)模型。解释模型是一种提出因果关系的明确的“科学”模型;而说明模型为观察者理解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不同的视点。[13]
4.1.1 解释模型 包括进化论(evolutionism)、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结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文化唯物主义(cultural-materialism)、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等。
4.1.2 说明模型 说明模型不像解释理论模型那样要分离出因果关系或做出解释,而只是提供一个理解问题的视点。它包括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文化相对论(culturalrelativism)、整体观(holism)、种族科学(ethnoscience)、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杨春宇]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定位中国人类学
下一条: ·[包和平 包爱梅]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龙年说龙“中国龙的文化阐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