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青田鼓词 走出“深闺”入耳来
  作者:张爱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19724
 

影响深远

    的确,青田鼓词所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除了曲词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自然,说唱生动优美外,还在于鼓词中所阐述的为人之道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心理。
  青田鼓词以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情景,成为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鼓词是青田人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据一些村里的老人反映,在旧社会,平民百姓受尽官府和邪恶势力的压迫欺凌,在心理上希望有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有一个和谐的社会和安定的环境。而鼓词中宣扬忠孝节义,积德行善,善恶报应,惩恶扬善恰恰符合广大群众的胃口,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便他们心理的这种寄托在鼓词中得到了实现。再者,过去由于社会贫穷,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人们在休闲之时劳作之余,唯以“听词”、“看戏”消遣。通过听词看戏等活动,使他们学到不少知识,对时局、世情、礼仪等方面的见解非常在理,谈吐得体,能说出很多的道理来。因此,他们对鼓词曲目中的内容十分熟悉,也很喜欢听,有的还能唱上几段。鼓词中所宣扬的传统文化,对善良、智慧人物的赞美,对邪恶势力的憎恨亦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现实生活中,就是鼓词所阐述的这些哲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农民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人际观。青田一带的农民勤劳俭朴,团结奋进的精神,忠厚诚实,热情好客的良好习俗,跟受到鼓词的长期熏陶是分不开的。

行业兴旺

    正是因着鼓词的这种吸引力,兴旺了鼓词这一行业,也养活了一大批从艺的残疾人。
  船寮西村的鼓词艺人毛勇南因手残,在17岁那年选择了鼓词这一行业。刚出师时,大户人家不喜欢请他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新手,他只能长年手捏竹棒,肩负袋具,走村串户,唱些简短的词目(也叫讨饭词),以此收点粮食背回家中赡养家中父母。随着年岁渐长,积累了些名气,请他的大户人家多了,日子也过得充足。

  从艺42年的毛勇南见证了鼓词行业的发展。据他所知,长期以来,从事鼓词的艺人绝大部分为盲人或其它残疾人。这些人大多从小就失去劳动力,生活无着落,生存空间狭窄,在旧社会,他们不得已去学习这门受人鄙视的技艺,成为末等的生意人。然而恰恰是这一末等的生意解决了许许多多残疾人的生活出路。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县内各地唱大词的风气日盛,且报酬相当可观,故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健康人也选择这一行业。为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县组织了鼓词协会,艺人们有幸成了文化战线中的一员,他们在演唱传统节目的同时,根据形势需要编唱新词,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教化人们移风易俗,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护传承

    县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金荣平无不担忧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其它文化艺术的繁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青田鼓词逐渐被冷落,目前除大词《观音佛》、《陈十四夫人》两本曲目还在传承外,平词却很少演唱,平词的大量曲目基本没有传承,除少数艺人熟悉唱本外,一般艺人不会说唱。因此,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由于老一辈鼓词艺人的相继去世,现有艺人中说唱技艺精湛者也为数不多,如若不及时抢救,将出现这一民间艺术断档的现状。再加上现代的年轻人对鼓词缺乏兴趣,听众大多属中老年人,导致青田鼓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这一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金荣平说,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文化部门开始对记录鼓词内容的手抄本和录音带进行收集,刻录成光盘。并邀请了相关艺人演唱传统鼓词唱本,逐一进行录音、存档,将其中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群众喜爱的优秀唱本编撰成书。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艺人对鼓词进行创新,编唱符合时代潮流和现代人欣赏的新唱本,争取将具有青田特色的刘伯温传说、华侨故事编成唱本;改进鼓词表演方式,争取,将青田鼓词搬上舞台。还计划成立青田鼓词保护组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并制定《青田县鼓词保护办法》。 (编辑:蕾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青田网 2009-3-3 9:1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舞起高龙闹元宵
下一条: ·传统纸扎──逐渐消失的生死符号
   相关链接
·[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
·[陈趣联]疫情面前的浙江民俗·[祝秀丽]浙江海盐古代秦始皇传说的流变
·[陈科锦]浙江省慈溪市旧盐区海星村劳作模式变迁考察·[宣炳善]浙江舞龙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体育的空间发展
·浙江:时隔11年再育“越剧小百花”·浙江三大非遗项目首次共赴台湾巡演
·[左红卫 李姝琪]新疆传统模戳印花布与浙江夹缬工艺之模具比较研究·[屈啸宇 彭连生]‘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永康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非遗方案”·国家级非遗浙江婺剧瑞士迎新春
·传承千年文化 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刘秀峰]浙江庆元端午“走桥”习俗考察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2017年冬至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徐晓 顾洪洲]如何挖掘农业文化遗产“金矿”·[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浙江松阳采访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