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青田鼓词 走出“深闺”入耳来
  作者:张爱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19722
 

 

取材多样

    青田鼓词一般都用本地方言演唱,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结合,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善于叙事,长于抒情,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辞结构以“二、二、三”和三、三七字句为主,也有分四六言,三七言,三三四言等十言句,唱韵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曲调唱腔除在演唱武打、激情等场面时有些高亢、粗犷外,一般多为简朴低沉,节奏缓慢自由,旋律起伏不大。音域大都在5至3度间低回吟诵。在两个基本乐句的基础上艺人可即兴发挥,以延伸和压缩的手法表达喜怒哀乐,丰富唱腔。基本曲调有快板、慢板、平板、叹板、散板等十几个板式,演奏的主要乐器为大鼓、扎鼓、六轮(节子),拍板、锣等。唱大词用大鼓、大锣,唱平词用扎鼓,六轮、拍板两词皆用。

  对鼓词题材颇有研究的鼓词艺人陈孙贤发现,青田鼓词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以及无故事情节的简短词目,其中以家庭悲欢离合、爱情故事、历史传奇居多,传播的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人生价值观跟传统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大词的唱本有《观音佛》、《陈十四夫人》、《包公词》,主要叙述观音佛和陈十四夫人的一生经历。大词唱全本要三天三夜,如果只唱一天或二天,唱词先生便 “摘唱”其中的主要内容。平词的曲目很多,其中以各种演义、传奇小说、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唱本有:《征东》、《征西》、《隋唐》、《杨家将》、《封神榜》、《五虎平西》、《岳飞传》、《粉妆楼》、《飞龙剑》、《九龙神剑》、《六美图》、《七美图》、《八美图》、《二度梅》、《绿牡丹》、《三侠五义》、《珍珠塔》等。以世情、劝善及其它内容为主的短篇唱本有《公婆劝》、《劝世文》、《兄弟劝》、《十劝精》、《三玉杯》、《西湖景》、《话青田》、《十字》、《浪子回头》等。

兴衰交替

    历来靠祖传和师传的青田鼓词,均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其它文化艺术的繁荣,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化,青田鼓词逐渐被冷落,目前除大词《观音佛》、《陈十四夫人》两本曲目还在传承外,平词却很少演唱,平词的大量曲目基本没有传承,除少数艺人熟悉唱本外,一般艺人不会说唱。因此,有濒临绝灭的危险。

  虽然如此,但在老一辈艺人的不懈努力下,青田鼓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青田鼓词用本地方言说唱,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歌风味,曲词大多为群众词汇,并夹染一些民间谚语、俗语、通俗易懂、曲句俚质、音韵和谐、押韵自然,易于记忆。词目大都由历史小说,民间故事改变而来,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如今,青田鼓词在县城内十分盛行,每个地方都有鼓词说唱,尤其以祯埠乡至温溪东岸的大片区域内最为盛行。甚至在温州、丽水一带亦有相当的名气和影响。其说唱曲目繁多,现仍有300余名艺人,是其它地方鲜有的。

  2007年,青田鼓词被丽水市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渐受相关部门重视的青田鼓词,大胆走出“深闺”,走入大众眼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青田网 2009-3-3 9:1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舞起高龙闹元宵
下一条: ·传统纸扎──逐渐消失的生死符号
   相关链接
·[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
·[陈趣联]疫情面前的浙江民俗·[祝秀丽]浙江海盐古代秦始皇传说的流变
·[陈科锦]浙江省慈溪市旧盐区海星村劳作模式变迁考察·[宣炳善]浙江舞龙民俗的文化传承与民俗体育的空间发展
·浙江:时隔11年再育“越剧小百花”·浙江三大非遗项目首次共赴台湾巡演
·[左红卫 李姝琪]新疆传统模戳印花布与浙江夹缬工艺之模具比较研究·[屈啸宇 彭连生]‘一地’与‘三天’:一类浙江乡村醮仪召请科仪本中的二重空间观念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永康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非遗方案”·国家级非遗浙江婺剧瑞士迎新春
·传承千年文化 浙江柯城举行“九华立春祭”·[刘秀峰]浙江庆元端午“走桥”习俗考察
·人走艺绝 浙江非遗抢救记录进入读秒时间·2017年冬至文化论坛征文启事
·[徐晓 顾洪洲]如何挖掘农业文化遗产“金矿”·[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浙江松阳采访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