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加华]显与隐:中国古代耕织图的时空表达
  作者:王加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05 | 点击数:11559
 

  [21]见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74页。

  [22]见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23] 道光《塘湾乡九十一图里志·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工作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1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195页。

  [24]见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91页。

  [25] (清)程岱葊《西吴蚕略》卷下《妇功》,《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9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03页。

  [26] 汪彦龙等《基于对象空间关系的图像检索方法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第1期。

  [27]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王伯敏标注,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第1页。

  [28] (南朝)谢赫《古画品录》,王伯敏标注,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第6页。

  [29] 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运用,可参阅李前军《论“散点透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运用》,《社科纵横》2008年第8期;赵洋《浅析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盐城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等。当然,也有人对这一提法深表质疑,如秦剑《“散点透视”论质疑》,《西北美术》2008年第1期。

  [30] 程显毅等《图像空间关系特征描述》,《江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1] 刘斌《图像时空论:中西绘画视觉差异及嬗变求解》,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32] (清)张庚《国朝画徵录》卷中“焦秉贞 冷枚 沈喻”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58页。

  [33] 刘斌《图像时空论:中西绘画视觉差异及嬗变求解》,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0—21页。

  [34]分别见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84、69页。

  [35] 黄瑾《康熙年间<御制耕织图>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22页。

  [36]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36页。

  [37] 李彦锋认为,时间性在宋元之后的文人绘画图像中逐渐地减少甚至消失了,并且这种趋势一致延续到明

  清以至近代的中国画创作之中(李彦锋《中国传统绘画图像叙事的顷间》,《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但这主要是就水墨山水画而言的,至少就《耕织图》来说,其所蕴含的时间性意味还是非常明显的。

  [38]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万丽华、蓝旭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4页。

  [39]农业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农谚》,农业出版社,1980年,第23、28、31页。

  [40]事实上,中国传统时间观的一大特点就是模糊性,比如人们经常会用“日上三杆”“槐花开的时候”“生我大儿子的那年”等时间性表达,所以以前经常有西方人批准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对此,杨联升辩护说:“应该记住,在机器时代以前,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没有特殊的需要去注意一分一秒的时间。”(杨联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杨联升《国史探微》,新星出版社, 2005年,第59页)因为,“这个确定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已经够准确的了”([美]明恩溥《中国人的素质》,林欣译,京华出版社, 2002年,第31页)。

  [41] 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4年第3期。

  [42] 范美霞《画以载形,诗以达志——诗画结合别解》,《艺术广角》2011年第3期。

  [43] 诗作见王潮生主编《中国古代耕织图》,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88—189页。

  [44] 刘斌《图像时空论:中西绘画视觉差异及嬗变求解》,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45] 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46]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47]刘斌《图像时空论:中西绘画视觉差异及嬗变求解》,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4页。

  [48]李伯重《“最低生存标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1期。

  [49]对此,可参阅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3-47页。

  [50] 颜昌峣《管子校释》卷第四“宙合”,岳麓书社,1996年,第102页。

  [51] (战国)尸佼《尸子》,(清)孙星衍辑,中华书局,1991年,第26页。

  [52]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卷四“既济”,中华书局,1977年,第147页。

  [53] 雷一东《墨经校解》,齐鲁书社,2006年,第78页。

  [54] 刘斌《图像时空论:中西绘画视觉差异及嬗变求解》,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16页。

  [55] 王太庆《柏拉图关于“是”的学说》,(台湾)《哲学杂志》总第21期,1997年。

  [56] 如据民国时期,卜凯对中国七省十五处2540个家庭农场的调查,平均每个农场田块为8.5,田块与农户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63千米,最远也只有3.34千米。[美]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张履鸾译,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9页。

  [57] 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0—41页。

  [58]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0-67页。

  [59] 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75-291页。

  (原文发表于《民族艺术》2016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下一条: ·[江帆]从神灵“移民”看民间信仰的传承动力与演化逻辑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张杨格]当代视觉文化影响下民俗学田野图像研究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王会珍]殡葬改革背景下鲁南农村丧葬礼俗的变与不变·[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孙瑾]试论吐鲁番麻布诃梨帝母画像的构图来源·[马梦莹]后土图像身份判断新论
·[陈阳]闽南农村婚姻仪式的礼物流动与亲属实践·[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
·[衣晓龙]作为心灵图像物化的徽州民居·[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孙宇梦 沈昕]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情民谊重构路径探索
·[孙冬宁]画中有戏·[赵彦民]共有资源视域下的华北农村水利组织研究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汪德生]浅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