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广州今年炮声渐响不言开禁 应否“禁炮”再热议
  作者:羊城晚报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21 | 点击数:15064
 

  千年民俗:

  燃 PK 禁 私放宜变公放

  为了听个响声,年复一年地死人、伤人、着大火,到底值得不值得?央视大楼烧过了,沈阳第一高楼接着烧,福州千年古寺接着烧,只要烟花爆竹继续燃放下去,谁也不敢担保大火不烧到自己头上。俗话说: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无论你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也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燃放者和数以百万吨计的烟花爆竹,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安全。

  北京市可以考虑把私放变为公放。香港多年来搞新春烟花汇演,效果一直不错,北京可以考虑效仿。

  ———韩林合(北京大学教授)

  宜疏不宜堵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不是简单地限制就能解决。1993年,北京也曾颁布过法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仅仅过了12年,北京市又放开了烟花爆竹燃放。2005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确定北京市烟花爆竹由“禁止燃放”改为“限制燃放”。

  当时要求解禁的群众呼声越来越强,而每年在禁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收效却甚微。这种明禁暗放的尴尬状况不但增加了法律执行成本,也让法律的严肃性打了折扣。长远看,不能“因噎废食”。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

  政府引导博弈

  西班牙斗牛每年都会有人被踩踏受伤,动物保护组织也极力反对这种杀牛行为。但由于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文化和民族传统,所以一直保留下来。所以代表文化心理的民俗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娱乐方式就能引导的,作为春节符号的烟花爆竹也是如此。

  完全放开与全面禁止恐怕都无法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需要双方博弈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政府可以进行协调引导,鼓励企业通过高科技开发更安全环保的烟花产品,同时对生产危险、污染的烟花企业坚决取缔。

  春节的民俗有很多,有一些随着社会变迁逐渐淡化了,唯独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民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面对这样有着独特生命力的民俗,城市管理者应有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宽容。

  ——尹文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2011-02-17 14:04

上一条: ·烟花禁燃为何这么难?
下一条: ·[杨雪梅]我们的如何成为世界的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