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胡万川]工作与认知──关于台湾民间文学
  作者:胡万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3 | 点击数:14326
 

  十

  從以上的種種說明,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民間文學的調查采集,到底有什麼樣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應當怎樣去進行,才能使得這一工作真的變成有價值又有意義。

  當然由此反觀過去,我們也可以知道在這個大領域裡,實際上合乎科學規範要求的工作等於還沒真正的開始。而許多的延誤,都是由於一再錯誤的認知。六十幾年前,賴和先生已在感嘆,若不及早采集,恐怕為時已晚。而今在充分工商化的六十多年後,能說善唱的民間文學保存者當然更屬稀罕,即使有心人現在及時醒悟,及時參與搶救民間文學的工作,能搶救多少都很難說了。但是,若不及時醒悟,不及時搶救畢竟還是很可惜的,因為如果現在再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

  原載於《台灣文學與社會──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05

 

  [1] 洪長泰著,董曉萍譯:《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份子與民間文學邉印罚?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7月)。該書對大陸20年代前後民間文學工作有較詳細的介紹。

  [2] 胡萬川:〈台灣民間文學的過去與現在〉,《臺灣史料研究》創刊 1 號,1993年2月。

  [3] 胡萬川:〈賴和及李獻璋等民間文學觀念及工作之探討〉。發表在「賴和及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臺灣‧新竹,1994年11月26日。

  [4] Alan Dundes ,lnterpreting Folklore ,(Bloomington:lndiana Univ.Press,1980),pp.20-23.

  [5] 台灣地區由於曾受日本統治,並且閩、客、國語等使用上相互影響,笑話中就常有國語、閩南語、客語、日語交互哂茫烧`聽誤解所造成的笑話。參看:胡萬川總編輯:《台中縣民間文學》三、五兩集之《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中之笑話類,1993年3月及1993年6月。

  美國由於是移民社會,不同民族不同語言雜處情形普遍,因此也有類似因不同方言錯雜誤認造成的笑話。

  參看Jan H.Brunvand,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86),p.195

  [6] 這一段論述主要參考以下三書:

  Alan Dundes ,lnterpreting Folklore,p.24.

  Jan H.Brunvand,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p.211.

  Richard M .Dorson,〝Concepts of Folklore and Folklife Stusies〞in Folklore and Folklufe,ed.by Richard M.Dorson,(Chicago:Univ.of Chicago,1972),pp.45-47.

  [7] 必須將資料來源探尋清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否則只記下講述者族別就以為足夠,有時候是很冒險的。例如,在台中縣石岡鄉采集時,一位很會講故事、唸歌謠的朱傳明先生,他自己說是平埔族。我們很高興,以為他所講的許多東西很可能有平埔族的資料,例如他講的〈蛇郎君〉講得很好,如果是他平埔族祖先講給他聽的則在研究上的意義便不一樣。結果他說他的外祖母是漢人,故事是他外祖母講給他聽的。如此一來,雖然他是平補族,但這些故事卻只能當成漢人流傳的故事來看。參看胡萬川總編輯:《台中縣民間文學》第五集,《石岡鄉閩南語故事集》,頁73。

  [8] Stith Thompson,The Folklore,(New York:The Dryden Press,1951),pp.450-454.

  [9] 即使如Franz Boas 如此傑出的學者,其采集的工作也曾受到質疑,只因為他並不注意到如語調等細節,參看:Vladimir Propp,Theory and History of Folklore,tran. by Ariadna Y.Martin and Richard P.Martin,(Minneapolis:Univ.of Minnesota,1984),p.110.

  [10] 1930年代愛爾蘭的民族文化邉蛹拔乃噺团d,其根基乃來自長期累積,而當時的作家學者們更為投入的民間文學采集、整理,從母語文化傳統所激發出來的愛爾蘭民族精神,終於使他們走出英國文化的陰影,並終於走出英國的統治。

  芬蘭的民間文學采集邉樱瑢Ψ姨m近代民族文化的認同凝聚,其作用不下於愛爾蘭。參看:

  Richard M.Dorson,”Foreword” of Folktales of Ireland,ed.and.by Sean o’Sullivan,(Chicago:Univ.of Chicago,1968).

  William A.Wilson,Folklore and Nationalism in Modern Finland,(Bloomington:Indiana Univ.Press,1976).

  [11] Linda Degh,”Folk Narrative” in Folklore and Folklife,ed. by Richard M . Dorson,pp.54-55。該文論格林兄弟(Jacob and Wilhem Grimm)的民間故事采集及整理、改寫,及對以後的影響

  [12] Jan Harold Brunvand,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pp.209-211.

  [13] 1995年7月筆者指導清華大學中文系碩士林培雅論文〈台灣地區邱罔舍故事之研究〉,即是以一個民間故事的各種異文流傳,為理解移民社會民俗對該故事之影響的例子。

  [14] 關於故事、歌謠分佈圈的概念參看:Stith Thompson,The Folklore,pp.431-436。

 

  (作者:胡萬川,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台湾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苏赫巴鲁]谚语说长调——《长调有多长》随想
下一条: ·[杨利慧]神话一定是“神圣的叙事”吗?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高佩英]中华虎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