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慧孜]广州乞巧民俗的考察与研究
  作者:张慧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6 | 点击数:14882
 

 

参考文献

[1]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0,120.

[2]李莹,七夕节考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6):97-99

[3] ]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M],上海:上海可以教育出版社,1990,121.

[4]王天鹏,七夕节的民俗文化阐释[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5--29

[5]刘志文,广州民俗[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10

[6] 刘志文,广州民俗[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187

[7]张勃,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J],民间文化论坛,2004:74-80

[8]杨静,从珠村乞巧节的保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体系的构建[J],神州民俗,2007(8):49—52

[9] 杨静,从珠村乞巧节的保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体系的构建[J],神州民俗,2007(8):49—52

[10]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9.

 [11]叶春生,活化民俗遗产,使其永保于民间[J],民间文化论坛,2004,84-8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粤语协会

上一条: ·珠村:纤手弄针线 中国乞巧第一村
下一条: ·[毕雪飞]七夕文化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链接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
·[张怀群]乡村振兴时期大型民俗实践(活动)主体及动力现状调查·[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吕乃华]现代农业下的“三农”文明调查·[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刘国庄]梅山民俗文物收藏及其现状研究·[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张盼盼]以非遗为中心的瓶窑老街景区开发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
·[储伟]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郑然鹤 庞建春]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教育的现状和启示
·[杜思慧]江西赣县夏浒古村的保护与旅游现状调查·[薛翔]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袍生产现状分析与研究
·[张盼盼]东阳道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崔开欣]晋南地区丧葬的研究·[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