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萧放]中国时间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7 | 点击数:24290
 
    春:北半球中纬度的中国季节变化明显,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季节适合世间万物不同的活动,万物运行亦应合乎“道”。而不同季节也有不同自然景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四时相宜,增强了中国人生活的节奏感,亦是中国人循环时间观的自然基础之一。
 
月亮·月
  
第二个时间单位是“月”。月又指月亮。太阳掌握着白天,月亮则统治着夜晚,它是“夜空中的太阳”。而在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中,“日为阳之主”,“月为阴之宗”,日月配合,阳施阴化。月亮的盈亏周期与女性的生理周期有着神秘的联系,因此古人认为,月亮关系着生命的萌发。同时,这一周期又提供了一个比“日”更长的计时单位。
根据月相周期变化制定的历法就是阴历。纯粹的阴历不考虑太阳运动造成的季节变化。伊斯兰教《古兰经》中规定的历法即是典型的阴历,先知穆罕默德教导穆斯林按照月相周期安排生活。月牙标志在穆斯林世界到处可见,反映了月亮的重要性。
月亮同样是中国人时间生活中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阴历部分规定,月亮的弦---朔周期为28天。“月”作为时间单位,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重视,宫廷中的王官从孟春正月开始依照《礼记》中规定的月令进程举行祭祀活动、颁布政令、指导农事活动。
 
    夏:北半球中纬度的中国季节变化明显,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季节适合世间万物不同的活动,万物运行亦应合乎“道”。而不同季节也有不同自然景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四时相宜,增强了中国人生活的节奏感,亦是中国人循环时间观的自然基础之一。
 
在月相周期中,古人较为重视的是“朔”、“望”时间,即初一与十五。这两天是传统的祭神日子,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在这两天到寺观烧香祭祀。月圆之夜,还是中国民俗节日青睐的日子。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依照古老的月亮信仰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与天地水三官相配,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三节。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除下元外,上元、中元成为具有宗教与世俗交融的民俗节日。当然最重要的纯粹民俗意义上的月亮节是八月十五,仲秋时节的月圆之夜,是庆祝丰收、祈求子嗣、天人和谐的良夜。它尤其是妇女的佳节,在这一天,女性结伴走出家门,走月、跳月、玩月、看月华、拜月姑,人们沐浴着如水的月光,祈求着人生的幸福。月圆时节是人性和美的时刻。
十五的圆月还有着预测年成功能,古代占月影的习俗:十五夜月中时,立七尺表,影得八尺以上,涝而多雨;五至七尺,可得丰收;四尺以下,将有大旱甚至饥荒出现。这样的预测方法无疑也是古代人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上元
下一条: ·[刘冬颖]《诗经》中的情人节——上巳节
   相关链接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王娜]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林继富 闫静]从礼俗现象到生命过程的探寻 ——基于中国人生礼仪研究70年(1949~2019)的讨论·[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
·[张多]祸与福:中国人的蝙蝠文化观·[杨苗苗]岁时节日习俗的维系功能
·[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林继富]端午节习俗传承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黎亮:《中国人的幻想与心灵:林兰童话的结构与意义》·[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谢灵睿]元杂剧中的岁时节日民俗
·[麦高温]祖先崇拜对中国人有多重要?·[戴国煇]爆竹与中国人
·[刘启振 王思明]西瓜与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融合及其动因·[项飚]世界、学理与自我: 一个中国人类学者的海外探险
·聚焦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美食高峰论坛举办·[郭彦鑫]汉族岁时节日逐除习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