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李浩]论唐代乡族势力与乡村社会控制
  作者:李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4 | 点击数:13660
 
上述四类人,第一二类具有文化和仕宦的背景,类似于明清时期的乡村士绅。明清“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而取得的。”[5](P1)而唐代的情况稍有不同。唐代初期乡村社会中具有文化和仕宦背景的群体依然以士族为主体。唐代中后期,全社会向科举靠拢。这一群体逐渐由以科举为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构成。虽然他们还没有像明清士绅那样形成一种稳固的阶层,但在乡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哪一类型,乡族势力都具有浓厚的宗族背景。唐德宗时有人说:“里胥者,皆乡县豪吏,族系相依。” ③苏州吴县的邑胥张励,“家富于财,群从强大,为邑中之蠹横。” ④梓州射洪县(今四川射洪北)陈子昂家是南朝齐、梁以来世居新城郡射洪县的土著。他的六世祖陈太平“兄弟三人,为郡豪杰”。叔祖陈嗣辟良田,务农政,“居十余年,家累千金”。他虽然“非公事未尝至于州县”,但却是“九族以亲之,乡党以欢之”的人物。在85岁去世时,“乡里会葬者千余人。”⑤他就属于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乡豪。
 
二、乡族势力的社会功能
 
乡族势力根植于乡村,其本身经常参与乡村事务的管理以体现自身的领袖地位;由于他们在乡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与势力,国家在某些乡村大事上还是要由他们参与才能较好的完成。这些事件包括经济、民事各方面。
(一)处理乡村经济事务
国家基层行政组织是以赋税为中心建立和运转的。处理与赋税相关的人口管理、土地管理是其基本的职能。由于乡族势力在乡村中的领导地位,国家也会利用他们协助处理相关事务。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招徕流亡人口的工作。汉州雒县令张知古发布指令:“部内有逃越他境,能相率归者,免一岁租及征徭。……其长正耆老,可明喻此诚。”由于长正耆老的参与,“夫负妻戴子,荷蓑提笠,首尾郊郭者,凡七千余家”流泪取得了显著效果。
又如评定户等。开元廿一年(733)“西州蒲昌县九等户籍”载:“蒲昌县当县定户右奉处分:今年定户,进降须平,乡父老等通状过者。但蒲昌小县,百姓不多,明府对乡城父老等,定户并无屈滞,人无怨词,皆得均平。谨录状上。”⑦户等的评定关系赋税的多少,难免会剖断不平。这时耆寿们的参与必不可缺,以此造成平和、公正的局面。
再如土地管理。《吐鲁番出土文书》第6册记载了这样一件文书:“右主簿高祯今见唯种职田四亩,自余更五种处,如后不依今状,连署之人请依法受罪,今以状上。……天授二年二月日老人王嘿子牒老人刘隆隆”。从这件文书看,老人具有监察职田佃种情况的权力。对因百姓逃亡后出现的荒田,他们也有责任予以清查。宣宗大中二年制即云:“所在逃户,见在桑田屋宇等,多是暂时东西,便被邻人与所由等计会。虽云代纳税钱,悉伐毁折。及愿归复,多已荡尽,因致荒废,遂成闲田。从今以后,勒乡村老人与所由并邻近等同检勘分明,分析作状,送县人案。”①
在乡村经济活动中,国家乡里组织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一般的乡村势力都会服从于国家的管理。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也会协助国家处理乡村经济事务。不过,二者有时会产生矛盾。《河西巡抚使判集》记载了两件文件:“地子勾征,俱非杂税。妄求蠲免,在法无文。……牒到,请使君审与耆寿商量,稳便处置,合放任放,须征任征”;“沙州地税,耆寿诉称不济,军州请加四升。艰难之时,仓廪虚竭,耆寿计料,雅合权宜。亩别税四升,计亦不损百姓。兼之官吏,各据田苗,立限征收,并须戮力。”②赋税的征收关系到乡族势力的切身利益。这两件文书就反映了沙州以耆寿为代表的乡族势力与军州在地税加征上的分歧。
(二)协助司法、调解民事纠纷
在严格的意义上,乡族势力是不掌握司法权的。但他们在乡村纠纷中往往以仲裁人的身份出现,调解各种乡村民间纠纷。这是乡里组织所无法完成的。有关的事例很多。如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既而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闾里相讼者,不诣官府,诣城请决。”③元让,“雍州武功人也。弱冠明经擢第。以母疾,遂不求仕。躬亲药膳,承侍致养,不出闾里者数十余年。……乡人有所争讼,不诣州县,皆就让决焉。” ④陈元敬“年弱冠,早为州闾所服”,“邦人驯致,如众鸟之从凤也。时有决讼,不取州郡之命,而信公之言。”⑤骆峻于灞陵东坡下垦田三百亩。“里百家斗诉凶吉,一来决之。凡三十六年,无一日不自得也。”⑥
(三)发展乡村教育,宣扬道德风化
唐代乡村教育事业较为发达。各乡各里、较大的村落皆设学校。武德七年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⑦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敕“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⑧不过,唐代未见有乡里组织设立学校的实例。在乡村的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是类似乡绅之类的士人。唐太宗说得明白:“父老宜约勤乡党,教导后生,亲疏子弟,务在忠孝,以使风俗敦异于地方。”⑨许多乡村文化名人创立私学。如王恭,“滑州白马人也。少笃学,博涉《六经》。每于乡间教授,弟子自远方至数百人。”⑩王质“寓居寿春,躬耕以养母,专以讲学为事,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11诗人杜荀鹤之父长林乡正杜筠也曾设立学堂教授乡里子弟。
在宣扬道德风化、乡村义事时,以父老为代表的乡族势力也会经常出头露面。《太平广记》卷167曾记载廖有方事迹。胡绾贡举不成客死他乡。廖有方与其素未谋面,但为了埋葬他不惜卖掉自己的马匹。后遇胡绾亲戚,欲重金相酬。两人争执不下,将价值数百千的缯锦弃于林野。这件事被“乡老以义事申州。州将以表奏朝廷。”廖有方因此事名闻天下,一举及第。这件事中,乡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东人达]从彝文古籍探索西南农业文明的起源
下一条: ·[陈俊 李祥林]鬼狐之下藏真态 云鬟雾鬓入梦来
   相关链接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牛钧鹏]敦煌讲史变文所见唐代民间文化合流现象探析
·[张勃]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至迟出现于唐代考·[海力波]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
·[海力波]金液与苏摩:唐代志怪中的印伊文明元素·[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任志强]狐与胡:唐代狐精故事中的文化他者
·[张茜]历时与共时视角下唐代女性服饰民俗的流变研究·[潘允康]社会习俗:社会控制的重要形式
·[刘晔原 邵清风]《唐代节日研究》:激活记忆中的节日·[李晖]唐代“竹马”风俗考略
·[张勃]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张勃:《唐代节日研究》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后记》·[张勃]唐代以前寒食节的传播与变迁
·[杨琳]《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节候赏物第二》校证·[景圣琪]“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张耐冬]唐朝春节的人情味儿·[梁丽梅]试析《万叶集》中的七夕和歌和唐代七夕诗文之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