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岭南记忆:高州木偶戏
——走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志 戴学东 严亮 /采访统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30 | 点击数:16441
 
 

木偶制作

高州冼夫人庙前,灯光下,两位艺人舞动木偶,韵味十足。

高州冼夫人庙前,中班的木偶剧团的艺人们搭起简易的台子,作为演出之用

 
    上海木偶剧团一场戏卖到9万多元票房
  舞台上,火柴在欢快地舞蹈,小女孩沿着用火柴搭成的梯子走向天堂;舞台下,有的孩子在抹眼泪,一个小姑娘悄悄爬上舞台,把一粒捏久了、有些湿漉漉的糖果,动情地塞进木偶“小女孩”的手里。这是上海木偶剧团首次试演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情形。
  14年前,上海木偶剧团因剧场所在地改建,暂时没有了剧场。剧团的困境曾经让一些年轻的木偶从业人员选择放弃。剧团主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街道、里弄、幼儿园的操场教室处处皆是剧场,他们把道具架在黄鱼车上,快乐地走街串巷。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们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春的畅想》等一部又一部精品木偶戏。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成都一场戏竟卖到9万多元的票房。
  面对全国广阔的市场,上海木偶剧团大胆进行剧团机制改革,2005年1月1日推出“制作体制”,将剧团分为3个制作体,给每个制作体下达一年35万元的演出指标,超出部分由制作人、演职员和剧团按一定比例分配。此举大大激发了演职员们的演出激情。
  上海木偶剧团每年的演出收入,2004年只有63万元,实行“制作体制”后的2005年,猛增到193万元,2007年更是达到了224万元。
 
  【传统】
  高州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州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一种融会了雕刻、表演、戏剧、音乐、服饰等诸元素的民间戏剧艺术。
 
  【道具】
  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一般选用质地细软的杖头松木精雕细刻而成,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表演时,艺人可以令木偶做出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
 
  【艺人】
  高州木偶戏的艺人有着多重角色———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他们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9-04-30 17: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瑶家生活里的艺术:访麻江瑶族枫脂染
下一条: ·一种古老的“影子”——环县皮影和皮影戏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