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耿敬/姚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五猖神信仰
  作者:耿敬/姚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1 | 点击数:21375
 
至于怎样迎请五猖,很少有人能做出详细的描述,至于技术性的操作细节,除了专业的宗教人士或极少数的庙祝外,就更少人了解了。张劲松在《中国鬼信仰》一书中,曾经对湖南地区奉请五岳五猖神来治鬼的神咒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奉请五岳五猖王,五人兄弟逞英雄,父母原来早亡死,未曾习学读文章。心想常常学武艺,刀枪纷纷入战场,只有番王来作乱,手执长枪丈八矛,收伏番王人作乱,普天男女得安康。只有大王封官位,封做五岳大都猖,千里刀枪是吾甲,万里烟火是吾烧。脚踏九牛车一只,飞砂走石是吾吹。吃生吃热都是我,吃毛吃血吾先尝,搜营破案吾先去,打瘟治邪吾前行,不怕封山拿盗贼,麻绳铁锁响叮当。胡郎判笔吾前去,锣鸣鼓响即来临。来无影,去无踪,大家报应显神通,玉皇敕赐传吾令,诸邪百鬼不留存。愿来临,速来临,火速坛前显金身。我今由请望来临,惟愿五猖亲降临。(张劲松,1991)
 
这段神咒中所展现的五猖神,与我们所了解的五猖神在名号上出现了一些差异,称做“五岳五猖神”或“五岳大都猖”。在这里,五猖神又与五岳神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以五岳的至尊地位作为其权威性的有利依托。但从其神灵所具有的职能上讲,倒与五猖神没有什么不同,也是承天赐令,保佑一方,打瘟治邪,缉拿盗贼。
除了这种应急性的迎请五猖的仪式外,每逢中秋节左右还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叫“五猖会”。对于“五猖会”,鲁迅在其《朝花夕拾》中曾有过这样的描写:“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鲁迅,1956:26-27)
“五猖会”是祭祀五猖神的一种大规模的群众性活动。据《中国风俗辞典》记载:五猖会为旧时汉族民间祭祀风俗。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皖南尤盛。是祭祀五猖的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四(一说八月十日),相传是五圣{2}的生日,在此之前,各家各户预备生鸡血酒,五彩色纸。届时,村中尊长邀集大会,于五圣庙前供献,名曰为五圣“软寿”{3}。翌日,全村男女老幼,团聚庙前,燃爆竹、敲锣鼓,名曰为五猖“祝寿”。(乌丙安,1990)
另外,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也对贵池“五猖会”做了描述:“各乡各村,每到八月十四日,地方首事之人,邀集大众,预备生鸡血酒,五彩色纸,云本日为五猖生辰,名曰暖寿{4}。次日祝寿,一村之人,团聚庙前,爆竹喧天……”(胡朴安,1986:281)
在婺源的考察过程中,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未曾在农历八月十四或八月十日前往婺源或徽州其他地区去调查“五猖会”,因此无法对“五猖会”的情况做出较全面的介绍。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海阳五猖庙会的旧俗曾有所查考。
海阳古镇地处徽州南部,为休宁县治。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海阳镇的五猖庙会的日子,又称做“打猖会”,是海阳的各种庙会中规模最为盛大的。届时,烧香、游玩的四乡百姓云集海阳。沿街的店铺、茶楼、酒肆和居民,家家焚香点烛,祈求五猖神能驱鬼祛邪,消凶化吉。东西两街都拥挤着来自各地的商贩。来自江西、浙江、安庆等地的前往齐云山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也都会背着香袋前来赶会。五猖会期间最热闹的是游街活动。青、白、黑、黄、红等各色旗帜随风飘扬,人们各自挑着或举着十景担、茶水担、黑白棍、肃静牌、万民伞,大香案由四人抬着,还有各种竹编的彩色食品篮,纸扎的猪羊牛马、生灵偶像,造型十分精巧。游街队伍鞭炮齐鸣,锣声喧天,唢呐声声,仗鼓咚咚,汇成了排山倒海的声涛音浪。城郊各个乡村前来助猖的地戏队伍,装扮着各种古装戏曲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美女,或忠孝节义,或痴情男女,应有尽有,多的时候竟达一百多台。在杂耍队表演之后,披红挂绿的五猖神像便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下,被抬进庙堂。入夜,戏场中灯火辉煌,戏台顶棚上高悬着一面杏黄大旗,两旁雁翅般排着赤、橙、青、蓝、紫色各色彩旗,戏台上锣鼓铿锵,徽班艺人上演着《大目连救母》。据说,在迎请五猖神的庙会上,一般都要演出目连戏,而且必须演至第二天黎明才结束。( 姜彬,1992)
海阳五猖庙会的这一旧俗如今的情况如何,我们也未能进行实地调查。但这一习俗在婺源确实已经消失多年了,至少在婺源县城是如此。
随着五猖神的不断流播,“五猖会”的形式也出现了某些变化。流传到四川地区的“五猖会”就被称做“放五猖”。在徐华龙主编的《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里,“放五猖”被认为是流传于四川地区的一种祭祀风俗。在当地的民间,人们认为“五猖”是阴间城隍手下的五员猛将,受城隍派遣,专门捉拿恶鬼。当地民间每当举行迎祭城隍的时候,便由人扮演成五猖兄弟,手拿钢刀、铁链等,沿街追捕身穿红衣的“恶鬼”,最后将逃窜的恶鬼擒获,拴在戏台一侧的柱子上,以示缉凶惩恶、捉鬼驱邪,保佑地方清静平安。(徐华龙,1994)
可见,虽然都是“五猖会”,但在海阳、贵池、四川等不同地区的“五猖会”,却在仪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然而,作为以五猖为迎请对象的庙会,却都体现了庙会的娱神功能。人们是想通过庙会的形式来使诸神愉悦,好像只有这样神灵才会有求必应,去缉凶惩恶,捉鬼驱邪,保佑一方平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勤建]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
下一条: ·[萧放]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