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麟]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长”与“自由”
——兼评《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作者:刘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9 | 点击数:586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掀起了喝咖啡、吃冰淇淋、吃生日蛋糕的热潮,由跨国餐饮公司牵头入驻国内市场,其中多数的产品定位是追求高贵的消费心态的群体,在其本土文化中平民化的消费到中国市场却摇身一变,成为国人满足虚荣消费的奢华场所,对中国本土的饮食文化及消费观念的冲击不容小觑。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接受了西方饮食的消费观,快餐式的消费也为人们所接纳。糖的随处可见大大提升了糖在生活中地位,糖的过度使用也让其意象由“甜蜜蜜的幸福感”在某些场合上转变为“甜腻腻的厌恶感”。
 
  传统的中国烹饪方式为“煎蒸炸炒”,现代人认同西方饮食文化后,近年来许多家庭兴起了新的烹饪尝试——烘焙。糖的添加赋予食物甜味、香气,各类巧克力、奶油、水果汇入一份甜品中。制作过程的芳香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食物进入舌尖一瞬的幸福成就感、不同于传统饮食的猎奇刺激感,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家庭合作都足以圆满心灵与自我的互动,所有这些感受沁人心脾,糖的用途与象征意象在中国家庭实现了现代性的“广延”。“顺延和广延”在中国土地上的更新,貌似是全球化交流的自然结果,受冲击的本土文化与大众们出现“貌合神离”的趋势。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影视、音乐等的输入不断向世界其他国家宣扬与扩散“人权主义”与西方生活方式,强势的文化倾泻冲击着人们的选择与消费观念,所谓的“自由选择”也仿佛殊途同归——为少部分全球精英阶层贡献自己的钞票。
 
  (三)糖的角色转换
 
  如果说糖的发展在近代西方世界史中是资本主义榨取种植园经济、奴隶劳力与无产阶级的缩影,西方社会经营者控制国内无产者的怀柔政策,那么今日这样的格局是否有所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不再囿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似乎得到了与当年西方社会里无产阶级一样的自由。然而,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一方面,全球化运动带来的是全球经济之间愈来愈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已使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纳入到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大循环之中。另一方面,它借助市场和资本的威力,迫使许多国家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坐标,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与世界范围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冲击日益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与冲突的矛盾纷乱不断。世界糖业生产的主力军依然在第三世界,2015年全球前5大产糖国(组织)分别为巴西、印度、欧盟27国、中国和泰国,产量之和占国际食糖产量比例为60.57%,其中巴西为第一大产糖国,占比达21.60%;出口量方面,世界前5大出口国为巴西、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墨西哥,出口量之和占比达73.90%,其中巴西一国就占据45.62%。尤其在白糖进入期货市场后,全球甘蔗产业置于流动的全球资本市场中,甘蔗产业、白糖、甜味三者之间的关系愈发千丝万缕。当今由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最大限度地追求资本增殖,大量地生产和占有剩余价值。在市场中是以资本和实力来说话,发展中国家现代试图期望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注重建立所谓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大多数人获益,但是,在当前的格局下,这对于国际金融组织显然是一种苛求,因为一些主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就是以最为典型的市场化的方式——股份制的组织形式来建立的。第三世界国家表面上获得了民族与人权的自由,面对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与资本主义巨头企业对资本的垄断与更高程度的整合吞并,身不由己。
 
  90年代后世界糖业随着技术革新蓬勃发展,糖的主要原料——甘蔗的生产加工也得到多样化的应用,不同用途的副产品层出不穷。甘蔗的生产由“为糖而生”华丽转身为重要的轻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加工、造纸技术、燃料酒精等行业,成为化学饲料、木材造纸、石油等初料的重要替代品,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的影响意义深远。糖在现代化背景下,吸引的目光远不止是人类生活中营养元素那么纯粹了,其中夹杂的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资本剥削、各国间的利益博弈、国家内部的阶层矛盾、人们对不同饮食结构的变化的看法等等。一个国家在颁布有关蔗糖产业的政策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糖在人们心中意象的转变、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蔗糖本身具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性、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与深加工产品市场的预测以及每一个决定与国际风向之间的关系等,都成为社会经营者值得研讨的变量。在我国,糖自古就与“仪式”紧密相连,甘蔗在引进、技术更新方面都与佛教的传播分不开,许多地区的祭祀品中也以“甜品”打头阵。而糖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手可得,让糖失去了一些“只有在特定场合的才能享用的庄重感、仪式感”。关于糖取舍在当代专家系统的明示下,仿佛成为人们在“身体感性”与“生物理性”之间的博弈,这场战争的赢家是谁或许取决于制定游戏规则的文化能给予人们怎样的启发。西敏司认为,糖在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的历史冗长而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带给数以万计的人们巨大的快乐。这个“快乐”在糖的过度使用与失去仪式感的现代环境中似乎也不那么“快乐”,万幸的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享受味觉上的快乐。
 
  (本文刊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17年5月;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江帆]谁在叙事 为何叙事 如何叙事:“非遗”保护的田野立论与概念拓展
下一条: ·[韩雷 刘宪]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相关链接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筠]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俗学主动:传承、实践与现代性·[李欣然]童谣,游戏与操场: 艾欧纳·欧匹和彼得·欧匹的儿童民俗学研究
·[李盛]文艺现代性的中国实践·[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丁庆旦]断裂的传统与现代性自救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马威 哈正利]在科学与人文之间:马林诺夫斯基的现代性人类学
·[梁其姿]医疗史与中国现代性问题·[尹虎彬]回归实践主体的今日民俗学
·[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孟令法]“钱”的“诱惑”
· [姚慧]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杜国英]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神话理论及现代性思考
·[周福岩]风俗衰微与现代性的伦理危机·[李言统]传统的现代性适应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