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雒树刚: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
  作者:雒树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25 | 点击数:6406
 

  三、下一步文化遗产工作安排

  做好文化遗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遵循,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政府责任,将文化遗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打击犯罪、法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探索依托国家公园推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协同保护的有效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优化政策环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支持引导。壮大文博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力量看管不可移动文物。发挥专家学者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落实责任,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决策失误、失职渎职导致文化遗产遭受损失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责任。强化文物执法督察,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文物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革命文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物保护,加强长城、大运河和水下文物保护。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历史风貌的保护。继续推进文物资源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与实施,落实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的“四有”工作,完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建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状况评估制度。多措并举让文物和古籍“活”起来,推出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陈列展览、影视节目和出版物,鼓励文化文物单位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物保护与公共服务、国民教育相结合,与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相结合,让文物保护利用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践,让广大人民共享保护利用成果。

  (三)切实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保护传承的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门类的保护传承和振兴措施,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政策体系。保护传承环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继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项目,不断增强传承活力。全面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的文化元素和理念,丰富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促进就业增收。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

  (四)加强法治教育和知识传播,创新宣传普及方式,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将文化遗产有关内容和法律法规进一步纳入全日制大中小学教学计划,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公共机构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组织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博物馆日活动,凝聚起全社会广泛共识。加强研究阐释,提升“围绕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能力。探索构建常态化、专业化、全媒体文化遗产传播体系。

  (五)持续深化文化遗产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务,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履约水平。扩大与各国政府间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互动,建立完善合作机制。服务外交大局,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交活动、重大节庆、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和中国文化年(节)等,举办有影响的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遗产名录项目。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实施对外展览、援外文物保护和合作考古等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六)扎实推进政策法规、教育、科技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支撑保障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机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文化遗产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现代教育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引进和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文化遗产工作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

2017年12月23日

  相关阅读: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附件摘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人大网 2017年12月23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温州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三步走”
下一条: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相关链接
·[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
·[王晨阳]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春节申遗成功
·[安德明]创建“文化交会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
·UNESCO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召开在即·[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李锦 朱燕 王锋]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