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天锐]试论蜡染艺术的稻作文化内涵
  作者:王天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17 | 点击数:9111
 
在蜡染艺术纹样中,有大量的稻作文化崇拜痕迹,谷粒纹与谷物崇拜有关,鱼骨纹来源于鱼图腾,水波纹、漩涡纹与水崇拜有关,螺旋纹似蛇的盘曲状和龙纹来源于对龙的崇拜,圆圈纹与太阳崇拜有关,云雷纹来源于天崇拜、雷崇拜,齿形纹与山崇拜有关,三角纹、菱形纹来源于鱼崇拜,由鱼的不同部位演变分化而成。这些纹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有的纹样可以在南方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青铜器上看到。朱狄指出:“这类‘装饰’的起源仅仅追溯到动物某些器官的象征意义是不够的,而必须追溯到早在史前时代就建立起的巫术信仰。”这些纹样由图腾崇拜形象的模仿演变而来。
蜡染艺术的崇拜内容,是原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没有完全摆脱对自然物象的信仰、崇拜的神秘性。在人类的深层意识里,自然是强大的,人类是渺小的,有一种只能顺应自然的感觉。蜡染艺术纹样的演变是由写实向抽象过渡,表面看来是简化的纯形式,其实这种简化是崇拜观念增强的过程。抽象化反映了人们崇拜意识的加强,崇拜观念的理性化,崇拜形象以刻绘方式出现,更能产生它的神力作用,更易于表达出一种神性的东西,从而更吸引人,使人从一种感觉中体验到崇拜的含义和内容。因此,抽象化的纹样更能满足人的崇拜要求和巫术需要,激起强烈的宗教意识和情感,传达出一种原物所不能传达的神秘色彩。
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艺术,原始人类的美感总是与劳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并培养了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的技能,在描绘自然物象的时候,总将对自然物象的神秘感和强烈要求征服自然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处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又渴望征服自然,从而改造自然,几乎成了人类强烈的追求。于是经过形象思维,使其具象化为图案,是对自然物象形态的模拟,从他们的实践中发自内心感受而不自觉地领悟出来,其夸张变形部分,也是人类平日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格外感到亲切、真实、可信,而且,附予它许多神秘的东西。
蜡染艺术是自然物象抽象图案与抽象几可纹并茂,几何纹图案有它深沉的内涵。蜡染艺术由形象的写实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由再现到表现,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蜡染艺术的原始崇拜沿着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而进行,达到神人合一的完善的境界。
 
三、蜡染艺术的稻作文化意义
 
蜡染艺术纹样起源于耕种水稻的“百越”民族后裔的稻作文化传统,作为整个稻作文化圈系统的内容,蜡染艺术纹样同“百越”民族后裔珍视的铜鼓纹样也很相似,也可以在铜鼓上看到。铜鼓本来是一种炊具,也没有什么纹样,后来成为一种乐器,才被刻绘上纹样。由于这些纹样具有图腾崇拜的含义和内容,铜鼓便由炊具、乐器而成为神力的象征,具有神的威力而被用于巫术祭祀中。《宋史》卷495有“夷僚疾病,击铜鼓、沙锣以祀鬼神。”《独山州志》有“丧葬,……击铜鼓”。在保存铜鼓时,不是悬挂于房里或洞中,而是在家里,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深埋于稻谷之中,使其具有的神力得已保存。
 “百越”民族存在着铜鼓文化,少数民族视铜鼓为珍品,在民间存在着蜡染艺术纹样来源于铜鼓上纹样之说,蜡染几何纹同铜鼓几何纹的相似,实质上是民族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上的共同表现和审美意识的相同,这种惊人的相似之处,使我们看到了蜡染艺术与稻作文化的不可分割性。蜡染艺术大量地保存了稻作文化的深层内容,导致现今的“百越”民族后裔的蜡染艺术不同程度地仍然还属于原始艺术范畴。它们的传承性、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农耕心理状态和思想方式的特征。
在“百越”民族后裔中,与农事稻作有关的节日很多,每逢民族的盛大节日,少数民族都要穿着由蜡染做成的传统服装进行庆祝。“百越”民族后裔的百褶长裙有这样的图案:白色的天空中布满一颗颗圆圆的星星,这种百褶长裙穿着时是围在孕育与生产生命的妇女的下半身,是人们对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产生了强烈的期盼。男女青年在节日活动中,互赠蜡染品作为信物,表示相互的信任和爱慕。
蜡染艺术有些并不以整块出现,而是镶在袖子上,头帕上。“百越”民族都有过迁移的传说和历史,在蜡染服饰的上衣,袖子上就由两块漩涡纹的蜡染图案组成,这表明他们是在江河流域的地区,顺江溯河地发展壮大。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蜡染艺术的稻作文化意义进入深一层次的了解。
蜡染艺术在“百越”民族后裔中,具有许多神奇的力量。在下冰雹时,人们为了得到丰收,禁止住冰雹对稻田里水稻的灾害,便会把百褶长裙拿到门口来扇,以示借天神的威力镇住雹魔……。在婚丧嫁娶时,人们要穿着传统的蜡染服饰进行,这些都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使我们看到了蜡染艺术的稻作文化意义。
每年七月半,“百越”民族后裔的少数民族,每户人家吃过饭后,都要插“路香”,点一大把香从神龛插起,经大门梯坎一直插到大路上,插得越远越好。此举意在接谷魂,能使谷物丰收。弗洛伊德说:“灵魂的观念是整个灵魂学说体系的最原始的核心。”“百越”民族后裔的“尝新节”,把成熟的稻穗摘回家,蒸或煮熟后祭供,祈求谷魂早日回家,而摘谷魂回家本身以象征性行动证明主人已占有谷魂,谷物必定丰收无凝。“百越”民族后裔还有一种信仰,即认为有一种鬼魅会暗中偷食谷魂,使谷子经不起食用,为了驱赶鬼魅,赎回谷魂,人们一般在农历七月或丧葬仪式后举行“赎谷魂”仪式。叔本华说:“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拉法格则进一步指出:“其实基督教关于鬼魂的学说只不过是多神教的学说的继续,多神教学说又是野蛮人的鬼魂学说的重复。”谷魂崇拜的产生无疑是很早的,由此也可见稻作文化历史的悠久。
蜡染艺术中反映的农耕文化以稻谷的种植为其突出内容。稻谷的耕作不仅很早就进入了犁耕阶段,而且派生出一系列关于水稻的文化因素。综观蜡染艺术,我们对“百越”民族农耕的特性获得的是一种强烈的稻作文化的现象。
从蜡染艺术的农耕环境特点,图腾崇拜内容,以及稻作文化意义等等特征上看,蜡染艺术现今仍然保存着“百越”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在“百越”民族史研究中,存在着铜鼓文化、稻作文化等富有南方民族文化特点的历史传统。民族是在特定的历史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文化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共同体,其文化也有其连续性、传承性、民族性的特点,这些文化及其艺术一脉相承,共同组成一个大文化圈系统。
 
作者简介:王天锐,男,布依族,1968年生,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毕业,发表《试论布依族先民经过奴隶制社会》、《蜡染艺术与民族文化》等论文。
(本文原载《贵州民族研究》1998年04期,第39~43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何俊芳]也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
下一条: ·[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
   相关链接
·[陈芳 董志君]布依族“扶马”风俗中的纸马与日本“绘马”·[王翼祥]简论我国稻作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内涵
·[王宪昭]试析中国古代种子神话中的稻作文化现象·[廖明君]铜鼓文化与稻作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