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王焰安]江淮传统中秋节习俗
  作者:王焰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5 | 点击数:8395
 

  3.玩草龙

  中秋玩草龙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皆有流行。草龙是用稻草扎成的龙。祁门是6人共舞一条草龙,最后送入溪涧,以祈丰年。黟县又称“舞稻穰龙”,先用稻草扎成有角有须的龙头,再将稻草捆成一束一束作为龙身,后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的稻草束作为龙尾,每段之间用绳子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休宁又称“舞香龙”,其用稻草扎成,周身插香,长短依舞龙的人数而定,每隔七八尺以一根木棍支撑。香龙沿着街道前进舞动,龙后跟随着各式花灯,锣鼓、鞭炮相伴。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要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到午夜香熄后,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意为象征丰收。屯溪则在龙头上悬挂一盏红灯,龙身插以“篾香”,舞龙者多为村中儿童,舞到人家门口,要唱一套吉祥如意的言辞,如“香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妇”之类,以博得人家的欢心与款待。

  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很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捆扎而成,长约30余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背上扎草辫,自颈到尾连成一溜三角,类鳍;尾分3股,编成3瓣,故名“三尾龙”。龙头制作比较精致:先将细水竹编连成栅状,两片相叠固定在龙身的前端,再用短棒把它撑开,便形成“血盆大口”,龙嘴里悬吊着一盏斗大的圆灯,剪纸作龙舌;龙额正面贴一大红“王”字,一对灯笼饰成龙眼;草编龙须有三四尺长,龙颈披红挂彩。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入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撑龙人头裹白巾,手擎钢叉,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托灯笼,在前引导,锣鼓开路,鞭炮相助。香龙摇头摆尾,在人们的前呼后拥下,蜿蜒而行。当五路香龙汇集到祠堂前的广场时,舞龙进入高潮。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该村对舞香龙的要求甚高,在锣鼓声中,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均有常规。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响,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继之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变化为“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方息。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其名为“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4.摸秋

  摸秋,又称捞秋,流行于黄河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摸秋始于何时已无记载,现在能见到这一风俗的最早记载,是清朝梁章矩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记载云:“鸠兹(今芜湖)俗,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江淮的摸秋习俗多存于皖南及皖西南各地。摸秋,一为祈求生育,它或为青年人摸摘瓜果相送,如黟县青年人结伴到菜地偷瓜,将偷来的冬瓜、南瓜等送给新婚夫妇,祝愿他们生个象瓜一样结实的胖娃娃。宿松的青年男女多结伴野游,有的潜入菜园瓜地,作“偷”摘瓜果棉桃之戏。更有好事者,扮成“送子娘娘”,头戴珠冠,身穿彩服,怀抱冬瓜饰成的婴儿,随鼓乐、笙箫伴奏,送与新婚夫妇或缺子之家,俗称“麒麟送子”,以博取人家的盛宴款待。或为妇女亲自到田间摸摘瓜果,如旧时芜湖的中秋夜,妇女结伴到瓜架间、豆棚下,随意摸索,俗信摸得南瓜者将生男,摸得扁豆者将生女;铜陵人则认为只要摸到的是红的果实,均可视为有添喜得子之意。一为预测人生的命运与年成,芜湖认为摸到白扁豆者,为夫妻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之意。六安、金寨等地人认为摸到大椒要害眼,摸到高梁是钱串子,财运好。铜陵人则以摸取瓜果的顺利与否来预测人生的顺利或多舛。休宁人摸摘瓜果、苞芦之类,每人仅限一种,意为占卜运气。肥东的乡村少年,则以村为单位组织火把比赛,尽兴归来,按照旧习,每人还得摸点农作物,如棉桃、大椒、花生等,俗话说摸到什么来年什么就丰收。

  摸秋,各地都有共同的“八月十五摸秋不为偷”的谚语,因此凡丢了“秋”的人家,不管丢了多少,也不叫骂。有的还故意遗“秋”引“偷”。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王焰安的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赏月风尚
下一条: ·[黄涛]回归月饼文化的本义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