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金荣华]论《智救王国》和《梁祝双状元》在女权运动史上的意义
  作者:金荣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5 | 点击数:9845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则传说,有人说它发生在南朝,梁时(公元6世纪中叶)已见记载,但没有文献可以证实。②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它在唐朝已经流传,③早期的基本情节大概是:
 
祝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求学,在学堂里爱上了同学梁山伯,于是在回家时暗示梁山伯到她家去求亲。可是梁山伯没有会意,没有即时前往,后来去拜访时,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女儿身,就请媒人来求婚,无奈这时祝英台的父亲已将祝许配给了别人,梁山伯因此郁郁而亡,祝英台闻知后也殉情而死。两人死后同葬一墓,以了生时之愿。
 
到了南宋,这个传说有了两人死后化为双蝶的情节,从此“化蝶”情节就成了梁祝传说的特色,也是梁祝传说的标记。
“化蝶”是民众对梁祝两人生时不能结成眷属而增添的补偿性情节。但在后来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象征性的“化蝶”补偿显然不能完全使人满意,于是又有了两人还阳结为夫妇的续篇。这一类的续篇,基本上是梁、祝还阳后结成夫妇,梁山伯考取状元,祝英台受封为夫人,育有子女,并皆成才,是明朝才子佳人小说几成定型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在近年的民间传述里,在梁、祝两人还阳成婚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情节。1988年,福建省寿宁县的一位裁缝(45岁)讲了一则《梁祝双状元》的故事,大意如下:
 
梁山伯和祝英台还阳结成为夫妇后,梁山伯考取了状元,在朝廷为官,专门应对外国使节。有一天,番使送来一颗九曲珠,要求穿线,否则兵戎相见。满朝文武对此难题毫无办法,祝英台知道后,用一根长发系在蚂蚁身上,再将蚂蚁放进珠孔,并在另一端的珠孔涂上蜂蜜,诱使蚂蚁带着长发穿过九曲的孔道来吃蜜,长发另一头系着丝线,就这样穿好了九曲珠,免除了一场战争。皇帝知道这是祝英台想出的办法后,特赐祝英台为女状元。
 
这个后续情节,无疑就是罕见流传的《妇女智救王国》故事,只是故事中的难题,以“穿珠”替代了早期的“辨蛇”、“辨棍”和“辨马”。
就文献资料看,以《妇女智救王国》接续梁祝传说,可以上溯到清朝时在福州刊印的民间敘事诗《梁山伯重整姻缘传》①。那么,梁祝传说接续《妇女智救王国》故事,在民间的流传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穿珠”情节的最早记录也见于印度,在“佛本生故事”②里,它被用来彰显释迦牟尼在前世时的智慧,大意是:天帝送给国王一颗八角形的宝石,穿在宝石上的线断了,没有人能取出旧线、穿上新线。后世成为释迦牟尼的智者提出了方法:用蜂蜜涂在宝石两侧的线眼里,又在一根羊毛线的线头上也涂上蜂蜜,塞在线眼口上,然后将宝石放在蚂蚁出没之处。蚂蚁闻到蜂蜜香,爬出洞来,吃光宝石线眼里的旧线,又咬着羊毛线的线头,从线眼的这一侧拖到另一侧,这样便去除了宝石里的旧线,也穿上了新线。
这个情节在佛本生故事里是独立自成一则故事的,但因为简单而有趣,所以也常被其他故事吸纳成为一个情节单元。在后世流传的《老人智救王国》里,有时它也替代最初的“辨蛇”、“辨棍”或“辨马”。
在中国,“穿珠”故事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清初马骕(1620-1673)《绎史》所引的《冲波传》,被九曲珠难倒的是孔子,提出办法的是一个农家采桑女,全文如下:
 
孔子去卫适陈,途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着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颜回)赐(子贡)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以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
 
故事益胜前人之处,在于加了一个“以烟熏之”的方法,保证了事情的必然成功。但是,更可注意的是主角换成了女性,她解决了圣人孔子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晓春]维柯的“诗性智慧”──民俗学史的视野
下一条: ·[刘锡诚]梁启超是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人
   相关链接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焦菲]梁祝传说研究述评
·[陶立璠]“梁祝”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名人故里开发调查:最初积极争抢 最后却半途而废
·名人资源争夺战频上演 梁祝墓女娲遗骨粉墨登场·[刘红]论梁祝传说在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原因
·湖北南漳发现光绪年间“梁祝”唱本·《梁祝》版权纠纷折射民间文学法律保护缺失
·[刘魁立]梁祝传说漫议·[陈志勤]从地方文化到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梁祝传说”
·[施爱东]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施爱东]从梁祝传说的结尾看民间故事的生长机制
·[施爱东]梁祝故事是怎样结尾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