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22989
 
由“咪谷”主持祭祀活动;“咪谷”是村民选举出来的。哈尼人认为,这个角色必须是由夫妻双全,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品德良好,一生没有偷盗行为,从未受过任何处罚,儿孙满堂,威望很高的男性老年人来担任。另外还有几个(一说是9个)也是选定的男人作为助手。我们来到祭祀地点时,穿着新的、褐色的长袍,戴着深青色包头的“咪谷”已经端坐在林地的中央,靠近祭台的地方。助手们在场内场外忙碌着:杀鸡,宰猪,烧锅煮肉等。
据说,整个“埃玛突”祭典共进行三天,仪式共分6个部分。我们只参加了一天,因此只能记下部分场景;其他部分,参考当地民族研究者,主要是该县卢朝贵先生向大会提供的一分论文材料加以补充。
(一)祭祀仪式:上午9时左右,“咪谷”开始先把鲜嫩的栗树叶分6组每组3片叠放在石板祭台上,把祭台旁边村民各家送来的黄糯米粑粑、熟肉块分成几份放在碗里,摆上祭台。还要摆上三杯茶水、三杯酒、姜汤、蒜泥等。
在场内,几个助手杀死了一只大公鸡,并在一个现垒的土灶里煮熟。“咪谷”默默无声地将其摆在祭台上其它祭品的旁边,鸡头向着神树。
场外,另一些助手正在杀一头肥猪。先是把一把长柄刀子捅进猪的心脏,一股殷红的鲜血流注出来。人们用一只桶接血,然后把这干净的热血滴洒在空场的北面、正对着神树的那块大青石上。据说,这是一块能保佑村寨的平安的寨神石。猪杀好后,反复用草木灰把猪身搓洗干净,用清水冲掉。把内脏取出。切割猪头,猪身切成几大块。由“咪谷”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供在祭台上。
10时左右,祭祀仪式开始。“咪谷”念祭词:“祭寨神,保平安,逢凶化吉,消灾免难。”“咪谷”带领助手们跪拜四方神祗和神树。祭祀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不许说话,众人只能用手势打哑语,直至祭祀结束。否则,如果有人咳嗽,就被视为对神心不诚,神便会降灾祸于村寨。祭祀时间大约半个多小时。祭毕,由“咪谷”取少量供品扔在祭台之旁,意在供神灵、祖先们尽情享用,其余供品由参加祭祀的人当场围坐在地上共食。据说,按规矩,若有剩余的肉食,是不准带回家中去吃,只能挖一土洞埋入祭场的。可是,我们在现场看到,“咪谷”把剩余的祭品仍然装进了各家的竹篮里。而那些没有摆在祭台上去的生猪肉,都悉数运回了村寨里,下午由那些助手们在寨门里面一块平坝上按全村户数平均分割开,根据原始狩猎时代的分配方式分给全村各家享用。
(二)招寨魂或游寨驱邪。由寨中挑选出两名英俊后生,穿戴女装,佩戴各种银器首饰,乔装打扮为“美女”,由一个音色洪亮的“摩批”率领乐队(器乐主要以巴乌、草杆、三弦、四弦洞箫、钅芒、鼓为主),高唱情歌,一群小伙子则尾随“美女”之后,簇拥“美女”游寨一圈后进入神林。其象征意义为:与害人的妖魔作斗争的“埃玛”兄妹伪装同祸害山寨的妖魔完婚,尔后伺机杀死妖魔。四面“埋伏”的众乡亲呐喊着冲入神林,手持木刀、木枪、木棰作砍杀小妖状。随着“咿嗬”、“咿嗬”的呼喊声,驱邪的人群又冲入山寨内,挨家挨户搜杀漏网的小妖。此时,一个“昂徒”甩着铜链,另一个“昂徒”敲着钅芒鼓,走街串巷,每进入一户人家,都要发起喊杀之声,装出与鬼怪拚搏之状,“摩批”则大声念诵撵鬼除魔的咒语,直至把全村各户搜遍,才告驱邪仪式结束。(我们没有参加这项招寨魂的活动,这段叙述根据卢朝贵的材料。)
(三)封寨门。在通往村寨的道路上,要建立寨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管寨门叫“勒坑”。当地老乡说,寨门的作用是为防止妖魔入寨。也有说是为了农业祭祀的。在村寨路口处树立两根木杆,用一条结实的稻草绳当做铜链,横挂在村口路上,两头固定在木杆上。一头挂着鸡皮,象征护寨金鸡;另一头挂着狗皮,象征守寨的神犬。草绳上吊着木刀、木枪、木捶等,为献给护寨英雄“埃玛”的兵器,以供守卫寨子之用。⑴据说,狗和鸡等牺牲是供奉勒坑扎米坑德女神享用的祭品。⑵我们发现在全福庄北部出口处有一个带门楼的寨门(?),在朝村寨一面的左门框上,用水泥雕有一个象女性的人像,下部有鲜明的女性生殖器。关于这个雕像的功能,我曾向居住在该村西头的一位刘姓的老者(我向他购买了一个哈尼人丧葬用的“吴芭”)请教,他证实那是一个女像,但至于她是干什么用的,只说是辟邪的,更具体的却说不清楚。根据哈尼族寨门习俗及其建寨和护寨传说推论,寨门的边框上雕女人像,有可能是该民族的护寨英雄的母亲。也可能是日本学者欠端实所说的勒坑扎米坑德女神。据调查材料,在建造勒坑时,在两根柱的脚部,各放置一对男女木雕人像。这木雕像的特征,应是利用自然木料雕成裸体像;第二,有额、体、脚,但没有胳膊;第三,强调男女性器。这个女神的雕像,有可能就是这种木雕像的变体。其功能,一说是为了保护村寨的安全,免遭妖魔的侵入;一说是为了祈求人类的繁殖。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
下一条: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