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
  作者: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6-02 | 点击数:20813
 

  二、民俗学与影像的关系

  :孙老师请再谈一下,为什么民俗学需要影像,民俗学需要什么样的影像?

  孙:我了解到的三个学科定位,一个是高丙中先生的生活世界,民俗就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一个多维度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身体的、空间的。[3]它是多维度的生活的现象世界。这个时候只有影像是最适合去表达它的,也只有影像,才能把这种时间流的空间形态记录下来。应该说这个努力在帕里—洛德(Milman Parry,Albert Lord)的那个时代就开始从录音的角度在做了。那时影像技术不发达,录音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就知道了,最适合的记录方法就是影像记录。实际上,我们目前的研究中已经在很广泛很普遍地在使用影像记录了。有种方法叫做保存,先把它记录下来,静态记录里面影像记录是个基本方法了,应该说在民俗学界已经成了共识。虽然它不是一个学科,但是它是一个基本方法。其实是当技术一存在,相关学科都在用这个方法。只是说我们用的时候没有带着学科意识去用,我们执着于技术手段。我们要做影像记录工作坊,一个迫切的原因就是我们需要它成为一个学科,希望它有理论关照和系统的方法,而且在实践的操作和理论的建构上都有价值。第二就是说在我们涉及到的纪录片中,对民俗学有很好的表达(的作品),不是由民俗学,而是由人类学、影像学、传播学的学者完成的,甚至是一些艺术家完成的。他们反过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今天仅仅是对民俗做记录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作为一种真正的生活世界把它呈现出来,而且是作为有深度、有思考的、完整的,更有感召力、爆发力和触动力的存在。它不再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了,它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或者说就是成为民俗的另外一种形态了。而且这种形态在我们纪录片的形态中可以非常好的解决。我们原来所思考的生活世界的民俗学,它还是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就一直还原到最后。但是所有的还原都不可能彻底还原,在后面还是有对生活世界的理解。不同的民族、时代,它们在民俗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的,理想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是把它作为简单的影像记录下来,那还是不能看到主体当中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要借助纪录片的学科理念。第三我认为,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有很多种类型,但是他们也需要借助民俗学的方法。因为从根本意义上讲,民俗记录的就是生活世界的东西,而当我们对生活世界有充分的理解的时候,我想纪录片的导演肯定会放弃他们现在的那种记录方法,或者说补充他们对纪录片的理解。这也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刘铁梁老师提出的体验民俗学,也是谢尔曼老师说的记录我们自己。体验民俗学就是强调主体本人,而不是记录他者。不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当我们要记录自己、要去体验民俗学的时候,我想影像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方式。第三种就是吕微老师谈到的实践民俗学,它和体验民俗学有很大的区别,体验强调主观的或个体的感受,而实践民俗学强调它和生活世界的关系。高老师谈到的是观察生活世界,吕老师谈到的是参与之后对民俗学的触动或者影响。这三种民俗学的观念都非常需要影像记录才能完成,否则你没有办法完成民俗学的观照,仅仅是一个文字或语音记录都不可能完成,甚至它们成了一个空洞的理论,因为它没有一个所谓的生活世界。如果不通过影像记录,找不到一个生活世界,找不到体验,也更谈不上实践。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目前的哪一种民俗学观念,作为在纪录片意识下的影像记录,对民俗学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再也不是在文字中去寻找某一个民俗或传统,而是通过纪录片去寻找当时的人的思考和生活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也请孙老师回答,传统的民俗学是以文字为主,照片为辅来记录,刚才你也提到了文字和影像的问题,请你集中地畅想一下,在你认为的理想的民俗学世界中,影像是什么样子,它和传统的民俗学的文字表述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孙:我们现在确实是遇到一个问题,当我们重新去用影像表达的时候,我们发现,文字的传统的表达丢失了,或者说被悬置了。其实原来的文字表达还是很有力量的,我们从早期下来到现在,我们想象原来的节日和日常生活,都是靠文字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能传那么久呢,就证明了文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另一方面,镜头的记录还是有它的问题,对复杂的、尤其是有内心世界的民俗、信仰,它是没有办法用镜头去表达的。至少到现在影像还是没有很有深度的作品,让我们信服说镜头可以完整地呈现内心世界。而民俗中有一个可以说很泛滥的词叫情怀,这个词在民俗中会被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通过历史、民族、空间、时代、个体等等纬度去充分地阐释这个情怀。但镜头当中,很难去通过影像来表达这种大跨度的、高深度的,有着比较观念的民俗心理世界。所以在我的理想当中,未来的影像民俗学的一个美好的状态是,通过有深度的、一系列的、多个侧面的民俗纪录片,来相对客观地记录它的形态,真的就像我们高老师追求的还原生活世界。同时,在纪录片的田野报告中充分地利用文字把它阐述出来。我觉得现在纪录片和传播学、民俗学的差别,可以通过文字的深度来区分出来。一个专门做纪录片的人肯定是尽可能地用镜头去呈现,但没有文字的深度,很难真正地把握呈现在人的精神世界的那部分的民俗。而民俗学家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把体验民俗学、实践民俗学中呈现出的观念和“情怀”——精神世界的东西,去把它呈现出来。这样就构成了由民俗影像纪录片和民俗志相结合的一种影像民俗学。那才是完整的,而且它们几乎是同步的。这时候就超越了简单的田野调查报告,也超越了一般的纪录片。它的深度和对生活现场的还原,都是非常好的。也许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对纪录片的呈现当中,有现场感的镜头,在它旁白是有深度的文字语言的呈现。但它一定不只是配合画面,而是和影像有整体关联的文字语言。这也许对纪录片本身的形态都有所改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志强】

上一条: ·古道尔、阿祖莱:“对自然的侵害正在加剧健康危机”
下一条: ·刘魁立 等:非遗老手艺,如何化为脱贫新动力
   相关链接
·[邓启耀]符像的仪式场域及表述语境——民间法事祭祀用符像的视觉人类学考察·[陈晓阳]“子孙的自画像”:祖先图像的视觉人类学解读
·[邓启耀]《视觉人类学导论》前言·邓启耀:《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邓启耀 编著:《视觉人类学导论》·[邓启耀]《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和他性间探问》后记
·[邓启耀]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邓启耀 徐杰舜]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
·廖海波:《影视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