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陈泳超]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概貌及研究述评
  作者:陈泳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1-07 | 点击数:9408
 

  二、学术史述评

  为更好地开展“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我们首先必须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切实的批评。下面将在前文设定的范围内,分两个方面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与检讨。

  (一)田野调查与整理出版

  1.宝卷

  宝卷是一种在民间仪式活动上宣颂的带有信仰、教化和娱乐特质的文本,宣颂宝卷的活动通常称为“宣卷”,也有“说卷”“讲经”等其他称谓。

  对于太湖流域宝卷的调查研究,李世瑜《江浙诸省的宣卷》(《文学遗产》增刊第七辑,中华书局,1959)有奠基之功。其后,以车锡伦先生的系列调查研究最为全面出色。早在1980年代,他就开始对靖江宝卷进行深入调查,写出了几篇颇为严谨的调查报告,此后又对常州、无锡、苏州、张家港、常熟、同里、嘉善等宝卷主要流通区域进行了逐个且不止一次的调查,写出了大量调查报告并公开发表,其代表之作已集中收入氏著《中国宝卷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三编“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中。此外,车锡伦还写有《江浙吴方言区的民间宣卷和宝卷》一文(也收入《中国宝卷研究》),对吴方言区的宝卷文本和宣卷活动之历史演变、形态面貌、分布情况、发展趋势等都作了详细的梳理,是太湖流域宝卷研究的必读之作。车锡伦对太湖流域宝卷研究是全方位的,后文还将不断涉及。目前较为成体系的太湖流域宝卷研究专著,主要有陆永峰与车锡伦合作的《靖江宝卷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和《吴方言区宝卷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它们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大多是车锡伦已有成果的体系化呈现。当然,陆永峰的集萃之功和个人的局部努力也有其亮点。

  车锡伦之外,对太湖流域宝卷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的成果还有不少。单以常熟一地为限,就有丘慧莹《江苏常熟白茆地区宣卷活动调查报告》(台湾《民俗曲艺》2010年第169期)和《江苏常熟宣卷活动的新变及其意义》(《石河子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余鼎君《江苏常熟的讲经宣卷》(《妈祖与民间信仰:研究通讯2》,台北: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白若思《〈香山宝卷〉的表演与仪式侧面——以常熟地区“讲经宣卷”活动为例》(台湾《汉学研究》2015年第3期)和《当代常熟〈香山宝卷〉的讲唱和相关仪式》(《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孙晓苏《江苏省常熟尚湖地区“斋天狗”仪式及其相关宝卷作品初探》(《中国宝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广陵书社,2016);等等。其他各主要地区都有多寡不等的调查报告出现,加上各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编写的较为通俗的介绍文字以及一些对宝卷文化情有独钟的个人文字(比如黄靖先生一人所出关于宝卷的通俗文化书籍就有五六种之多),真可谓琳琅满目。

  还有一些国外的学者也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调查,除上文所涉俄裔美国学者白若思(Rostislav-Berezkin,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之外,美国还有更早的学者涉猎过,像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于2001年就在《亚洲民俗研究》杂志上发表了“A Description of Jiangjing[Telling Scriptures]Services in Jingjiang(《靖江讲经记录》,Asian Folklore Studies,Vol.60,2001)”。另还有日本学者的研究。学艺大学的铃木健之20世纪末就在车锡伦的帮助下对靖江宝卷进行过调查,撰有论文《生きていた語り物「宝巻」:江蘇省靖江県「做会講経」の場合》(《东京学艺大学纪要》,1994)、《江蘇靖江の語り物「大聖宝巻」と「三茅宝巻」》(《説話伝承学》,1996)等。金沢大学上田望教授多次到江苏和浙江开展宝卷等田野调查工作,其2008年在金沢大学主持的“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果《苏州大学図书馆蔵宝巻五种》(《金沢大学日中无形文化遗产プロジェクト报告书》第12集,2011)亦颇有价值。此外,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山下一夫领导的课题组成员曾在江苏吴江等地展开过关于宝卷的田野调查工作;而佐藤仁史团队也在太湖流域广泛调查包括宝卷在内的民间文艺和基层社会史,他所领衔编著的《太湖流域社会の歴史学的研究:地方文献と現地調査からのアプローチ》(太田出为第一编著者,东京汲古书店,2007)、《中国农村の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东京汲古书院,2008)和《中国农村の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2》(东京汲古书院,2011)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最后一本是集中对吴江宣卷情况的调查,尤其值得关注。

  虽然成果累累,但通览全局,我们对相当一部分调查的科学性、全面性尚存疑义,许多报告显得过于随意,没有较为一致的调查思路和方法规则,需要大力改观。

  而从宝卷的搜集整理出版来说,已有的成绩也非常喜人,尤其在“非遗”思潮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竞赛式地纷纷出版大规模的宝卷合集,影响较大的有:吴根元主编《靖江宝卷·圣卷选本》(靖江文化局,2001)、吴根元主编《靖江宝卷·草卷选本》(靖江文化局,2003)、尤红主编《中国靖江宝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梁一波主编《中国·河阳宝卷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包立本等编《常州宝卷(第一辑)》(珠海出版社,2010)、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等编《中国沙上宝卷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俞前主编《中国·同里宣卷》(凤凰出版社,2011)、车锡伦和钱铁民主编《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商务印书馆,2014)以及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中国常熟宝卷》(古吴轩出版社,2015),等等。另外,在美国,由梅维恒和马克·本德尔合编的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Chinese Folk and Popular Literature(《哥伦比亚中国民间俗文学选集》,Edited by Victor H.Mair and Mark Bend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1)中收入由Qu Liquan和Jonathan Noble翻译的靖江《三茅宝卷》(San Mao Precious Scrolls)选段。

  这些出版物对大大丰富太湖流域宝卷研究的资料数据功不可没,但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因过于热爱本地文化而不免有所夸大。比较共同的问题是,现行出版物大多是对实存的抄本印刷本进行整理编撰后的排印本,这就丢失了许多民间文化的信息,最简单地说,那些俗字就是方言学的极佳材料。其中只有车锡伦和钱铁民主编的《中国民间宝卷文献集成·江苏无锡卷》才坚持全部影印,故价值最高;后出的《中国常熟宝卷》也在车锡伦的影响下,在出版三大册排印本之余,精选了一部分底本影印出版。

  2.神歌

  太湖流域在信仰仪式上演唱神歌是广泛存在的一项活动。以本人的研究来看,它应该比宣卷活动更加古老,在明代中期即有相关记载,主要盛行于吴方言“太湖片”下属的“苏沪嘉小片”。“神歌”一词只是学界对性质相近之多种形式的一个暂时使用的学术通名,不像“宝卷”那样是明确的专名,它指向很多地方名称,比较知名的如江苏吴江、浙江嘉兴桐乡一带的“赞神歌”,海盐一带的“骚子歌”(“烧纸歌”)等;另有“阳歌”“文书”“唱书”等名称,通常在民间“做社”“做会”以及家庭“做事”中演唱,具有祀神驱邪的作用,有时也在跨区域的重大神灵庙会上演唱。

  对于神歌的调查研究,首先集中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浙沪民间文学吴语协作区内学者的工作。顾希佳《骚子歌初探》(《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第3期)、车锡伦《浙江嘉善的宣卷和‘赞神歌’》(《曲苑》第二辑,1986)等可以视为先声。此后随着以姜彬为首的“吴越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学关系的考察和研究”课题的全面展开,此类调查研究纷纷涌现,比如胡永良《新见海盐文书抄本述略》(《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第2期)、金天麟《浙江嘉善王家埭“斋天”的调查》(《民间文艺季刊》1990年第1期)、张永尧和顾希佳《“祀田蚕”: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中国民间文化·稻作文化与民间信仰调查(总第五集)》,学林出版社,1992)、顾希佳和陈宰等《太保与做社》(《中国民间文化·人生礼俗研究(总第七集)》,学林出版社,1992)、袁震《苏州地区水稻生产中的信仰现象》(《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稻作文化研究(总第十集)》,学林出版社,1993)、张玉观《浙江平湖太保书记略》(《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第4期)等等,一时蔚为壮观。其中以顾希佳的调查研究最为突出,他非但持续发表了大量调查报告,甚至像“骚子歌”这一后来被长期使用的专名,也是他写定的(因而也会受到质疑)。他还竭尽当时所能,对神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于2000年出版了专著《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被编入“中国文化新论丛书”,这套丛书代表了当时文化研究的前沿水平,影响深远。该书将神歌文本与仪式的基本面貌展示得比较充分,并从信仰与文艺两个方面对之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论述。只是从我们现在的立场来看,在分类上揽入“僮子会”或许不甚恰当,而在信仰与文艺的研究上,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1世纪以来,接续神歌调查研究的成果还有一些,甚至出现了几篇学位论文,比如2008年复旦大学中文系赛瑞琪的硕士论文《文学叙事在民间信仰中的生成、变异与展演形态——以芦墟刘王庙会为个案》、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石凤的硕士论文《嘉兴平湖钹子书研究》等。日本学者太田出的《太湖流域漁民と劉猛将信仰──宣巻·賛神歌を事例として》(载《中国农村の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2》)一文,也用到了赞神歌的资料。此阶段的研究比20世纪要有更开阔的学术视野,涉及的学科面向也更加多样,但整体上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提升,尤其在调查的深度和资料的新鲜度上,未必超越前贤。详情在后文“跨学科研究”中还会分别述及。

  相比于宝卷,神歌研究的最大缺憾是长期没有公开出版具有规模的作品集。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纵然调查所涉神歌作品很多,但具体作品都只在调查报告中作为例子零星出现,而且大多不完整。庆幸的是,近年来已有所改观,由胡永良主编的《海盐骚子文书选集》(排印本)、《海盐骚子文书抄本》(影印本)(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为个中翘楚,它收入了41种曲目文本,并将其中品质较好的15册手抄本单独予以影印出版,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只是相比于神歌在民间巨大的蕴藏量,这样较高质量的出版物还只是冰山一角。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下一条: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
·[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施尧]冲绳神歌的再语境化实践:以首里库尔纳保存会为例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班社在仪式活动中的功能阐释·[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
·[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