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罗康隆 徐杰舜]让村民自己打开眼睛
——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访谈录
  作者:罗康隆 徐杰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06 | 点击数:13534
 
 
罗康隆教授
徐杰舜(以下简称徐):罗教授,很高兴在第四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吉首大学召开之即采访你,我感到很荣幸。
罗康隆(以下简称罗):我也很高兴,感谢徐教授对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多年的的关怀与扶持。通过你多年的努力,能把全国乃至世界的人类学家汇集到我们吉首大学,对我校的人类学与民族学发展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所以,你不要感谢我,而是我要感谢你。
徐:你在吉首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可以说是在民族地区、边缘地区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研究平台。吉首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在国内同类地区来讲,是走在前列的,做得很扎实,这与罗教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是我们人类学的后起之秀,虎虎生气,我们的读者很想对你有进一步地了解,请罗教授首先把自己的经历向读者作个介绍。
罗:感谢徐教授对我的厚爱。说到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确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年我在贵州跟杨庭硕教授做人类学的时候,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但是在80年代末期,贵州的人类学,乃至整个中国人类学发展,特别是89年前后是很不利的。所以当时我有自己的想法,我可以去当县长、县委书记,当时黔东南的州政府对我有很多地培养,但后来我放弃做行政,在1993年,来到了湖南。当时就有很多人觉得奇怪,说你在贵州是一个做官的料子,凭你的性格和能力说,下去挂职锻炼,绝对是可以升上来的。
徐:插一下,你是哪一年大学毕业?
罗:我是1983年进校,1987年本科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
徐:你是哪一年出生?
罗:我是19656月份,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远口镇潘寨村。
徐:小学在哪里读的?
罗:小学在村里读的。
徐:中学呢?
罗:在镇里读的。高中也在镇里读的。这里有一个背景,当时我家的成分不好。我家解放前是做生意的,解放后被划为地主。
徐:那是解放以前的事,是工商者,是地主,那你当时处在政治的边缘。
罗:对,那是一个边缘化的群体。
徐:小学到高中都是在乡里读的?
罗:当时是77年,村里所有的人去镇里考试,但录取名额只有5个,一开始没有我的名额的,后来我说谁不让我去读书,我肯定要烧房子,(笑)村长知道了就赶快把名额给了我。于是我就去镇里,那时11岁。在初中考高中是第一名,本可以去天柱民族中学读的,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去,就在远口镇中学读的。初中、高中共在镇里读了六年。可以说,从镇级中学出来,一直读到博士的到现在为止只有我一个人。
徐:大学毕业以后在哪里工作?
罗:黔东南州地方志办公室。当时也是我老师推荐。
徐:你在大学读什么专业?
罗:历史学,民族史专业。因为我们当时的老师都是很优秀的。可能徐教授有的认识。包括史继中教授、侯绍章教授、杨庭硕教授等。
徐:还有后来的石开中教授。
罗;对。这些老师都是学民族学、民族史的。在贵州民院读书时我有一个感受,很多人不愿意读民族学,很多人都愿意读通史,世界史。我们班真正跟着杨庭硕老师走下来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贵州民院的潘盛之,一个是在毕节生态博物馆的,其他的都做了法官。当时政法人才正欠缺,都偏向了法律。真正做学术的只有两三个人。但这一点,我在毕业时跟同学们说了一句话,我们班六十个同学将来能有五个在全国有影响就是我们学校的成功了,当时我们班的同学还笑。当时大家都很有志气,都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你为什么说只有五个。其实到现在,我看还没有一个在全国有影响。
徐:你应该是。
罗: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追求,离理想还很远。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要成材,要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更需要自身内心的追求。对一件事情执着的追求。如果没有这一点,环境再好,也不会获得成功。
徐:再回到你在黔东南州的情况,你在地方志办公室是做什么的?
罗:做编审。当时我是贵州最年轻的编地理志的主编,黔东南的地理志、地名志是我亲手编的,其他如民族志、人物志、社科志、林业志是与人合编的。
徐:你现在是党员吗?
罗:我现在不是党员。
徐:是民主党派吗?
罗:也不是,无党派。这一点我是考虑到我的家庭背景。这是一个历史问题,我家的背景比较复杂,我的祖父是我们那里唯一的国民党。我的大伯与二伯都在武汉大学读书,我祖父让他们抽签,一个加入国民党,一个加入共产党,抽到共产党的随人民解放军军南下,抽到国民党的回到贵州去。(笑)我有七个伯伯,我家的房子很大,有印子屋、洋房子,都很大。现在洋房子还在,印子屋拆了。我祖父也对我说要自己立业,不要参与政治,他觉得当时的抉择,害了儿子。这种家庭背景对我影响很大,一直到今天。为什么我很愿意回家,每年的春节或暑假我都要回家去。这是我对家的文化的一种理解,一种思考。看到老房子,我就会想我的前辈曾经思考过什么问题,为什么他们失败了?为什么成功了?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这对我们很重要。我的学术理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去思考。
徐:听说89年后,你去过深圳?。
罗:是的。我到深圳去了半年,去深圳的企业导报,我在那里上班,半年后感到深圳不是我的世界,它是粤语的世界,尤其是去拉广告,拉广告不懂白话是无法立足的。拉不到广告只有三千块钱的工资,拉到就可能有一、两万。有些北大、清华的同学叫我跟他们做,我还是不想打工,决定回去。我说这是你们理科的世界,我们文科做不了。我就回来了。回来时路过怀化,就去怀化师专,当时一看就觉得怀化师专地方好,有这样好的游泳池、跑道、羽毛球场,就当时来说,怀化师专是全国最好的师专之一。校园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马上找他们校长说我愿意到怀化学院来工作。他们问我有什么能力。我说我是学历史学的,我可以教历史。学校校长和书记就组织老师听课。当时我讲的是国际共运史这一块。因为我没有学教育学,板书很乱,但写字还算工整,表达也不错,逻辑依然清楚。他们讨论说决定要我了。安排到学报编辑部。
徐:哪一年?
罗:1992年。当时杨老师叫我去贵阳,我等他们的商调函等了很久没有来。到了四月份,我去了怀化学院。在怀化学院做主编,开辟里一个专栏:民族文化研究。以我的文章为主,包括怀化周边的关于苗族、侗族、土家族研究的文章。到了95年以后这个学报就公开发行了。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成立了民族文化研究室,这个研究室现在还在。在怀化几年可以说是我修炼的过程。因为我总是碰上一些好领导。我一个人有一个办公室,在这里,我第一作民族研究,第二是学英语。到了湖南工作比在贵州工作压力很大,当时学校规定30岁以下外语必须过四级,不过不能评职称。所以,我当时每天晚上学外语。我现在为什么能够得到发展,那个时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把外语学好。当时民族研究所没什么钱,每年只有5千块钱,但都用于我的调查,所以我能够在侗族地区建立自己的点。我的第一个田野工作点是湖南通道的阳烂村,95年写的《桃源深处一侗家》,这是我做村落的一个基础。到现在为止十多年了,这个田野点还在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邓启耀 徐杰舜]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
下一条: ·[汪宁生 徐杰舜]民族学考古学本是一家
   相关链接
·[韩雪春]流动的地方感:以豫东Y村民众关于新疆的讲述为中心·[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席建立]乡村振兴中的民俗文化流变
·[王嘉炜]莆田涵江卓坡村民俗信仰研究·[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张琼洁]耿村民间故事活动现状调查与价值发生问题初探·[李凡]胶东地区乡村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的调查
·[白莉 邵思聪]共建共享视域下乡村文旅开发的路径探究·[杨兴英]让乡村民俗文化焕发新活力
·[孙信茹]微信的“书写”与“勾连”——对一个普米族村民微信群的考察·[吉国秀 李丽媛]作为生存策略的农村民俗: 变迁、回应与中国社会转型
·[王磊]泉州田野调查日记:村民为什么要修祠堂、拜神灵·[肖志鹏]旅游开发对乡村民俗变迁影响
·[王逍]隐藏的文本:集体化时代惠明寺畲族村民俗信仰的历史连续性·城镇化浪潮下海南农村民俗文化该如何重建
·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刘垚 沈东]回顾与反思:中国都市民俗学研究述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