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姜鹏]《中国文化史丛书》出版的台前幕后
  作者:姜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7-10 | 点击数:3986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华文化史丛书》从策划、组稿到出版,
台前幕后也充满了故事。我们觉得有必要做些澄清工作。
好在朱维铮先生的遗物中有大量原始工作文档,据以说明相关情况并不难。

《姜义华口述历史》  
姜义华口述 熊月之撰稿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年10月第一版 188页,40.00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是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研究复兴的重要标志。诸多学界、文化界前辈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嘉惠学林,影响至深。丛书请周谷城先生担任主编,庞朴先生与先师朱维铮先生担任编委会常务联系人,前后共出版二十六种。虽与原拟出版五十至一百种的宏大计划有很大距离,但也足以成为当代学术文化史的重要一笔。这套丛书中,如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周振鹤先生与游汝杰先生合撰的《方言与中国文化》、葛兆光先生的《禅宗与中国文化》等,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必读名著。其中不少书目还经原作者不断修订、重版,畅销不衰。这套丛书的生命力、影响力可见一斑。

  和很多重要文化事件一样,这套丛书从策划、组稿到出版,台前幕后也充满了故事。最近,再次让这些故事进入读者视野的,是姜义华先生在其口述历史中对丛书编辑往事的论述。姜先生认为自己是这套丛书策划、出版的核心人员,却遭到了先师的排挤、打压。这本是一个很无谓的话题,事实不会被某种单面陈述轻易扭曲。然近年来故老凋零,或有研究领域离文化史较远的学者以及后生晚辈,被这些单方面的离奇说法所蒙蔽,所以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做些澄清工作。好在先师遗物中有大量原始工作文档,据以说明相关情况并不难。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梳理不仅仅是停留在争辩层面上,也能藉此机会将其他学者所作的贡献陈述出来,向真正为这套丛书艰辛付出的前辈们,如逝世不久的庞朴、王尧诸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桩旧公案

  姜义华先生界定自己为组织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之核心人物的宣传,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1985年11月24日,《文汇报》刊登过一篇题为《探索,需要思考和勇气——记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的报道。文章不长,千余字,但“气象”很大。文章说道,“中国思想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是两门新兴学科。这两门学科在那几年的崛起和为人所知,与姜义华先生的辛勤工作分不开。面对“以中国文化史命名的书籍只有一本,教科书和专门刊物则等于零”,学者还在使用出版于解放前、“陈旧不堪”却在台湾一再重印的《中国文化史丛书》(按,指王云五主编的那套)等现状,“姜义华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于是姜先生组织复旦历史系同仁“办起了国内第一本《文化研究》集刊,成立了由周谷城教授任主编、姜义华等人为编委的《中国文化史丛书》编委会”。姜先生俨然成为这一系列重要文化事件最为核心的人物。

  我们并无意否认姜义华先生为推动文化史研究辛勤工作过,但揆诸事实,很难说姜先生是上述一系列重要文化事件的首要发起者与灵魂人物。很多真正推动其事的学者,并未在报端邀名。这篇文章将《中国文化研究集刊》《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创办之力,归诸姜先生名下,难免有揽功之嫌。故文章发表的当晚,先师即草拟了一封致姜先生的信函,指出了一些事实,并批评了文章中的不当陈述。涉及《中国文化史丛书》者不少,如前两条云:“(1)《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倡议者是庞朴”,“(2)表示对王云五的《中国文化史丛书》在台湾重印不满,也是庞朴。”

  信中的表述,可与先师草拟的《关于〈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筹备简况》相印证。在《筹备简况》“筹建编辑委员会”条下,先师也是将庞朴先生的名字列在首位,然后才从王尧先生开始,以姓氏笔画为序罗列其他编委。庞朴先生为这套丛书花费了很大精力。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现身于这套丛书之中,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便是应庞朴先生的稿约。

  庞朴先生最初与先师商议重编一套《中国文化史丛书》,是在1983年4月。在写给姜先生的信里,先师陈述了两个事实,以证姜先生并非推动该丛书问世的首要核心人物。其一:“第一次讨论丛书出版计划,是在复旦招待所庞朴住室,参加者四人,有庞朴、郑维淑、叶亚廉和我”,没有姜义华先生的参与;其二:1983年5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史学规划会上,庞朴先生提议出版《中国文化史丛书》,是正式公布该计划之始。

  我们不知道姜义华先生是否收到过这封信。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在先师遗箧中发现的这份信函,是先师抄留的底稿,还是经思量后未寄出的原函。后一种可能性也很大,因为信中的批评是坦率而严厉的,寄出去后难免会加深同事间的裂痕。但先师在信函中陈述的内容,应该都是事实。首先,牵涉到很多具体的时、地、人、事,非向壁可造。其次,先师并非只为自己正名,而是非常客观地陈述了其他学者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上海书评 2016-03-13 09:0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吕微]从类型学、形态学到体裁学
下一条: ·[杭海]中国纹样的西方读解
   相关链接
·《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王焰安]民俗学丛书的销售广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山东村落田野研究丛书》出版发布会暨“改革开放与乡村社会建设”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
·“河南风俗志”系列丛书出版发行·书讯|《多元一体视阈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丛书》
·[柳和城]茅盾与《ABC丛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百余册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刘宗迪:《七夕》(三联“节日中国”丛书)·[朝戈金]《格斯尔》研究新乐章
·中国民间文化影像志丛书:用影像与文字记录民族志·黄涛:《中秋》(三联“节日中国”丛书)
·[范生彪]从“发现”到“阐释”:一套必读的神话学研究经典丛书·中国首部调查传统节日丛书《中国节日志》首发
·“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端午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专家谈民俗保护:应积极探索学界和地方政府合作新模式·《中国端午节》丛书在嘉兴首发 填补民俗研究空白
·[刘晓峰]端午节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国端午节》丛书首发式及“中国端午节与嘉兴端中国午习俗”专家访谈在嘉兴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