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乌夜啼》是民歌,民间歌谣是原始风俗传承的一个温床,它反映着民俗,同时保存了某些以前的原始习惯。
其次,六朝民歌有一些除了表现男女爱情和上面举的那首《乌夜啼》相似外,还有一些现象足以说明和阿注婚的风俗有关,如:
《欢闻变歌六首·其一》:
金瓦九重墙,玉壁珊瑚柱。中夜来相寻,唤欢闻不顾。
《同上·其二》。
欢来不徐徐,阳窗都锐户。耶婆尚未眠,肝心如椎橹。”(14)
《子夜夏歌·其二》:
反复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仪。
《同上·其三》:
开春初无欢,秋多更增凄。共允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同上·其四》:
春别犹眷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同上·其六》: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子夜夏歌·其八》: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风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同上·其十八》:
情歌三夏热,今日偏独甚。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15)
《子夜秋歌·其七》: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竟妆饰,绮帐待双情。
《同上·其八》:
凉风开窗寝,斜月垂光照。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16)
《子夜冬歌·其四》:
夜半冒霜来,见我辄怨唱。怀冰暗中倚,已寒不蒙亮。
《同上·其八》:
炭鑪却夜寒,重袍坐迭褥。与郎对华榻,弦歌秉兰烛。(17)
《子夜变歌·其一》:
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18)
《子夜歌·其十三》: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戏。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同上·其三十》:
念爱情慊慊,倾倒无所惜。重簾恃自鄣,谁知许厚薄。
《同上·其三十一》:
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
《同上·其三十二》:
惊风急素柯,白日渐微濛。郎怀幽闺情,侬亦恃春客。(19)
《华山畿·其十五》:
一坐复一起,黄昏人定后。许时不来已。(20)
《读曲歌·其六》:
打坏木楼床,谁能坐相思。三更出石阙,忆子夜啼碑。
《同上·其四十》:
五更起开门,正见欢子度。何处宿行还,衣被有霜露。
《同上·其四十八》:
诈我不出门,冥就他侬宿。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
《同上·其五十五》: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同上·其六十三》:
百忆即欲噫,两眼常不燥。蕃师五鼓行,离侬何太早。(21)
(一)以上所引民歌,一个最大的特色是男女进行交往都在黄昏以后,如“中夜”、“耶婆尚未眠”之时,“反复华簟上”之时,“炎暑月”之时,用“双枕”之时,“兰室”待人之时、“夕宿”、“寝时”,“秋夜”、“夜寒”之时,“三更”、“揽枕北窗卧”之时、“重簾持自鄣”之时、“明月朗”之时、“白日渐微濛”之后、“黄昏人定后”、“三更”、“五更”、“冥”、“五鼓”等,这些两情交往时间,都与“阿注婚”中男往女家时间相合。而且,在六朝文人情诗中看不到这类的表现,当是这些民歌产地的特殊民风的表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