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生活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活动,是自有天地以来,直至今日,连续不断的生存活动,它沿着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各个时代相应地变化,在前进过程中,总有某些部分,被某些团体保存下来,如火之传薪,由此薪到彼薪·永远发展变化下去。那些保存在某些团体中的因子,总会被后代袭用,如《礼记·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礼有因袭,正是人类生活有因袭的一个片面。原始时代的生活习惯,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的原始意义早已被人们遗忘了,徒留形式,而所留下的形式又因为相关条件有所改变,使原始形式受到修正而有所变形,以至于被人人所忽略,就如一位受尽风霜的人,脸形有了变化,让人乍见不知是故人一样,但仔细辨认就知道他是老相识,原来它本就是原始风俗和仪式的某部分,在文明社会里,经过整容而显现的新面目。
最近为了研究六朝的抒情诗,把六朝有关的抒情诗材料重新阅读分析一过,发现有少数民歌,表现异情求爱,还保存着原始爱情活动风貌,由是激起了我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想借助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专家研究成果,对它作一次观照,希望由此能揭开那些爱情诗中含蕴的原始民俗真相。
二、由六朝一首民歌的剖析说起
首先让我们看下面的这首民歌:“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晓。无故三更啼,欢子冒闇去。”①这首诗的大意是:可爱的乌臼鸟啊,汝拼命的叫着叫着,说是天亮了。汝无缘无故的在三更时候就啼叫,弄得我的爱人冒着暗夜就走了。
乌臼鸟,是鸟名,《本草·伯劳》〈附录〉说:“鸠,罗愿曰:‘即祝鸠也,江东谓之乌臼。’”又引《丹铅总录》云:“乌臼,五更鸣架架格格者也。滇人以为榨油郎。(南人)又曰凤皇阜隶,汴人呼为夏舌,如燕,黑色长尾,有歧,头与戴胜,即《尔雅》之戴也,又名批颊。”这种鸟每天五更时候叫,天亮就停止。平时乌臼鸟啼叫,天刚亮,人们恰好从梦中醒过来。听了它的叫声,就像现代人听到晨钟声响一样,赶忙起床开始新的一天活动了,所以农人拿它当报时器。②
《乌夜啼·其四》这首诗中,那乌臼鸟不按往日的习惯,在五更啼鸣,弄得那位到女主角家中过夜的男主角听了,误以为天已曙,晨初时刻已到,匆匆披衣走了,男主角冒着三更暗冥离开,女主角一夜中温馨的恩爱还没享受够,自然要埋怨那只“强言知天晓”,外行充内行的乌臼鸟,打断了她的好梦,破坏了她爱情的享受了。
读这首诗,如果把它当作一首一般性的偷情诗,那是表层的看法。研究者若只识晓表层的认知,那么他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世界,无法去扣另一扇门,进入深层的殿堂。仔细玩味上引这首诗,除了表层形象外,显然还含有深层的潜象在。这深层的的潜象需要运用另一种方法把它那表面的薄膜剖开,才会显现出来。
想透入深层,去了解这首诗,我们就得先有个假设,假说这首诗是某种原始爱情生活的体现;不然,它是某种原始生活的深层意识,透过代代相传,遗留在后代人类的潜意识中,由于潜意识作用的反映,那种原始生活的某种仪节,在后世子孙的行为上透露出来了,依这种假设上的认知,我们认为这首诗所表现的男女爱情进行方式,也就是他们的爱情行为,受到了原始时代的祖先们经营爱情的行为影响,他们的恋爱方式,是原始祖先恋爱行为的显影。
三、原始社会中的男女关系
中国民族的来源,由荒古,经三皇五帝,以至虞、夏,是由原始社会到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时代。虞、夏时际,中国还在母系氏族时代,所以《吕氏春秋·恃君》云:“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白虎通·德论》说:“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论衡·齐世》同样也说:“知其母而不识其父。”③神话中的帝王多有母而无父: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安登感神童生神农;附宝感星生黄帝;庆都感龙生尧;握登感虹生舜;姜嫄履帝武,生后稷。④也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传说。
这时期,人类由女子生,故崇拜女子生殖器。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Painted Pottery)上多有三角形如“▽”的花纹,是崇拜女子生殖器的象征。此三角形,后演变为上帝的“帝”字。铜器的“▽已且丁父癸”鼎、及“▽已且丁人癸”卣,上一字“▽”为帝,第三字“且”为祖,祖不必为父之父,凡在父以前的均为祖,由父上为祖,祖上当为帝。是拜帝乃拜“▽”的遗响,这也可作为母系社会时代遗迹的证明。《诗·鲁颂·閟宫》:“赫赫姜……是后生稷……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以女性的“姜嫄”而置在男性的“皇祖后稷”上,而祀为“后帝”,是亦先崇拜女性之证。⑤
神话中最古有女帝王,据《淮南子·览冥训》、《风俗通》、《帝王世纪》等文献的记载⑥,女娲为最古的女帝。可知中国上古有母系时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