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2011 年第 3 期 目录
序号 篇名 作者 页码
1 关于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宋俊华; 1-7+157
2 文化遗产科学,究竟在告诉我们什么 王运良; 8-12
3 对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化传承人的思考 王宪昭; 13-19
4 《汉宫秋》本事之变异与创新──从唐宋诗到元杂剧的演化 张高评; 20-32+157
5 明代宦官演戏种类考略 高志忠; 33-40
6 “甲寅中兴”之上海新剧团体考 王凤霞; 41-51
7 笹川临风与他的中国戏曲研究 黄仕忠; 52-60
8 中国讲唱与韩国板索利的比较研究 李光爀; 61-65
9 《粤讴》的英译、接受和叙事 姚达兑; 66-73
10 杨涟传说的魅力与价值 刘守华; 74-77+157-158
11 论民间文学资源对于国产动漫艺术的价值 黄永林;徐金龙; 78-83+158
12 从广东七夕节的传播源流看其文化特征 赵逵夫; 84-92+158
13 康王信仰变迁与国家祭祀、道教关系初探 王元林;何方; 93-98+107
14 对乡土民俗的关怀与书写:杨嗣昌和他的《武陵竞渡略》 张勃; 99-107
15 仪式的建构与表演——2011清明节曲阜祭孔与祭祖活动的人类学考察 王霄冰; 108-115+158
16 从民间祠祀的变迁看三教融合的文化影响——以晋东南村庙为考察中心 张君梅; 116-122
17 昆苑幽兰自芬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传承人王芳访谈(下) 金红; 123-131
18 丰顺县凤坪村畲话的上声调嘎裂声 大岛广美; 132-137
19 广西龙胜伶话的使用现状及其语音特点 万波;何丹鹏; 138-147
20 黄松坚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以《春夏秋冬》的评价和创作史为个案 姚朝文; 148-152
21 活态流变,赋予民俗更持久生命力——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崖口飘色”说起 林凤群; 153-156
22 稿约 163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