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赵世林]西南茶文化起源的民族学考察
  作者:赵世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9 | 点击数:13022
 

 

内容提要:中国西南部是茶的原产地,这已被大量的植物学、生态学资料所证实。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这个具体的地点即在云南的西南部,澜沧江流域地区,并运用民族学资料分析茶文化在西南起始和发源的过程,认为古代百濮民族是最早发现茶并引入家培的民族,直到今天,其后裔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还保存着许多古朴的茶文化传统;在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中,则又凝集着傣、哈尼、彝等民族先民的辛勤劳作和集体智慧。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过程,本身就是西南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西南民族;茶文化;原产地;起源;传播

中国西南部地区对人类的茶文化是有巨大贡献的,这不仅因为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及南北“茶马互市”的主要集散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茶文化的第一页就在这里翻开:大量的植物学、生态学和历史资料说明,中国西南是茶文化最早产生的地区。在这里,人类最早把野生茶树驯化家培,创造了制茶工艺,并把它传播开来。然而,西南地理区域很大,民族众多,究竟是西南的哪个地区?又是哪个民族最早采摘、种植茶的?这却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虽然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古老茶树的发现,基本认定大的地理范围在西南,但具体的地区上还有四川说、云南说等不同观点,具体民族也有争议。与此同时,有的国外学者借机又提出了印度说、泰国说等。
茶文化既有植物属性,又具社会属性,所以探究茶文化的起源问题,既要以大量的植物学、生态学资料为依据,又要将它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来研究。从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来看,中国的茶文化确系在四川形成后才在唐朝以前传入中原的,而到唐朝时达于顶盛时期。然而,茶文化的起源,即人类发现茶并把它驯化到家培的历史远不只于此。由于这个问题年代久远,我们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文献资料。而实际上,在西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关于茶的古老传说、古朴的祭茶和饮茶习俗以及大量的民族语言志资料,借助这些丰富的民族学资料,将其与植物学、生态学资料结合起来,我们感到澄清这个问题是完全可能的。
 
 
茶,古字为荼或茗,据说是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发现的。抛开神话和后人附会的色彩,我们完全可以说,茶是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从采集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发现的。而这一过程,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在近茶或有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中。这就不能不涉及茶树的原产地问题。
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国,而不是印度或东南亚,这是植物学、茶学工作者多年努力探索得出的结论,得到世界许多学者的公认。他们经过对茶属植物的分类研究及对古茶树的发掘、考察,确认人工培植的茶最早出现于四、五千年前的中国西南部山岳地带,只是究竟在四川还是云南还有分歧。借助现有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和资料,综合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应在云南的澜沧江中下游地区,云南说比较可信。第一,茶属植物是第四纪冰期劫后的幸存者,而属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的西双版纳,地质学家已证实,没有经过冰川袭击,所以很多古树种包括茶树得以存活下来,以至今天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第二,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山高、湿热、雾大,有深厚的酸性土壤,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第三,生物学家最近从茶树原种——皋芦型的性状遗传以及茶叶生物化学论证了茶树的起源地只能是云南的西双纳版[1],这一成果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虽然在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都发现了很多野生和家培的古老茶树,但是,云南目前仍然是发现古茶树最多的地区,尤其是澜沧江中下游的两岸最为集中。
1951年,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南糯山,科学家发现了三株大茶树,高3.5米以上,叶长25厘米,宽8厘米;1978年植物学家考察此地的茶园,发现生长在高山茶园中的古老茶树仍然枝壮叶茂,长势很好。据当地群众介绍,南糯山的“南”是“腊”,意指茶,“南糯山”即是“茶竹山”。生长在这里的这些乔木在高层阔叶林木的遮荫下,成片而有规则地分布,说明它们是被保存下来的古老茶园。1960年,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格朗和区那哈山岗,海拔2,000米的高山东南坡上,发现一株大茶树,高11米以上,周围5公里内不见茶园。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老茶树是1961年在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的,高32.12米,胸径1.03米。这些大茶树当地人称之为“茶王树”或“茶树王”,喻其古老,有些树龄逾千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带的野生茶树分布,主要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澜沧江和怒江的中下游一带,包括思茅地区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所辖地区,分布密度从这里开始向东北和南部逐渐稀少,野生性状也逐渐变得不明显。[2]这说明人类正是从这个茶树的原产地开始,将野生茶树家培而使其丧失野生性状,并向四周移植开来的。
植物学家还告诉我们,茶树是顺着河流、山脉的走向,或天然或人为地传布开来的。四川、贵州、广西以及东南亚的缅甸、老挝、越南、泰国,因为邻近云南,所以也可以说是茶树原产地的边缘;印度北部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是由缅甸流传过去的。茶学家的研究证实,皋芦原种经过人工驯化、生长,在西双版纳的云南大叶种与印度阿萨姆种对比,形态特征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印度的茶树也是间接从中国传入的。[3]
茶树原产地在云南的西南部地区,最早采摘、种植茶也即茶文化的起源也在云南,然而,茶的广泛种植、茶文化的发展并传入中原地区,是茶文化传布到四川后才开始的,所以在我国的文献中首先有茶事记载的地区是四川而非云南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约在商末周初,四川一带就有“芳蒻香茗”了。“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沈括的《梦溪笔谈》:“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尽管如此,茶生云南或云南产茶的记载也不绝于书,而且从年代上,云南也较四川为久远。比如说《神农本草》:“茶生益州,三月三日采。”益州即益州郡,汉置,主要统辖云南,兼及四川、贵州部份地区。《云南大理府记》也记载:“点苍山产茶,树高一丈。”点苍山属横断山脉系,也在澜沧江流域区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白勇华]福建地方戏曲的“民间化”意义
下一条: ·[田茂军]少数民族叙事诗略论
   相关链接
·[杨雨彤 胡燕]金陵茶文化聚落的活态传承探析·[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杨雨彤 胡燕]茶文化聚落中的都市民俗探析·[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张海岚]喝茶还止语,别闹了
·[朱世桂 田海涛 孙欢]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内容与保护开发对策·[王郁君 蒋智林 薛敬梅]顺应自然 天人合一
·[曹建南]冲绳茶文化与当地生活概略·[李劲芳 朱世桂]儿童茶礼和文博教育的互动发展探究
·[黄俐琴]浅谈湘西特色茶文化的旅游开发与研究·[管彦波 李凤林]西南民族乡土传统中的水文生态知识
·[余悦]中国茶俗学的建构及其意义·余悦 叶静:《中国茶俗学》
·《中国茶俗学》出版·第九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将于11月9日正式开幕
·[杨正权]论祖先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对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系统呈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