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作者:记者 谌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7 | 点击数:13199
 

母女俩在皮影展示台前聚精会神地操作皮影戏曲人物
本报记者 谌强 摄
  王炎生已经76岁了,但在农展馆大厅里见他一袭白衣、手脚麻利地和泥、用长木棍用力地搅动工作台转动、精心地抟泥成器的时候,谁也看不出他是已过古稀之年的老人。王炎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11岁开始学艺,至今已六十多年了,是景德镇目前资历最深的手工圆器做坯师傅,祖上世代拉坯,他已是第五代传人了。

  王炎生说,他最擅长做的活儿是碗、盘、壶等圆器类的坯,但也不完全是传统的形态,根据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这些传统技艺也在生产性保护中适应社会需求,多年来,他在不断追求和创新中,也尝试着突破圆器做坯的单一品种模式,创造出新的器皿形态来。在王炎生现场演示技艺的工作台上,就摆放着他刚刚拉制出的自己创造的多节葫芦瓶,十分新颖、时尚。

  王炎生目前在他工作的景德镇古窑瓷厂专门从事圆器做坯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圆器做坯技艺是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中的一种,古窑瓷厂是近年来文化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工作、命名公布的第一批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

  此次参加大展、承担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建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重任的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则是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的一个。

  建盏产于福建南平建窑,始于唐,盛于宋,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因历史变迁失传八百年之久,后经研制发掘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烧制技艺,使这一传统技艺在生产性保护中得以发扬光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也与南平的武夷叶启桐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作研究中心一起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在建盏烧制技艺展示台前忙碌着的,是建窑建盏传承人孙建兴、栗云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孙莉一家人,孙建兴看着女儿在工作台前熟练地制坯,偶尔给一些指点,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不一会儿,一个碗坯成型,孙莉拿起一根细线,在旋转的工作台上向泥坯的底部勒去,一个精美的泥坯随后就出现在她的手中,随后泥坯又轻轻地落在一旁母亲伸过来的木托上,放到一边晾着。

  孙莉刚届而立之年,已随父亲学习建盏烧制技艺十年了,她说自己祖辈也掌握着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一代一代传到自己这儿,自己还年轻,还要更好地学习,做得更好,将这门传统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栗云指着展厅墙上张贴的八条生产性保护措施说,这是当地政府部门与研究所、传承人一道制定并实施的,对建盏烧制技艺的学习和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2-02-0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京开幕
下一条: ·非遗生产性保护要守住传统技艺和制作底线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