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文化在生活中传承
  作者:记者 谌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7 | 点击数:13196
 

参观者在锡伯族传统牛角弓展示台前张弓试力    本报记者 谌强 摄

  中国民间传统佳节元宵节期间,文化部等部委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于农历正月十四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88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的珍贵实物近2000件参加展览,近17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场为欢度佳节的观众展示精湛技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农展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让非遗传统技艺为当代生活服务

  此次大展是迄今为止文化部组织的规模最大、展示门类最齐全、技艺最精湛、作品最丰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并确立了生产性保护这一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广泛地被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社会各界民众关注,此次大展的举行,通过一大批喜人成果的生动展示展览,让人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理念和现状,推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大展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积极探索科学的保护方式和方法。其中,对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代表性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的方式,统筹协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增加传承人和当地人民群众的收益,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来自青海热贡的藏族唐卡制作技艺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娘本对此深有体会。展厅中,一道十多米长的画墙上陈列展示着一幅唐卡画,娘本望着这幅十五米长的大型作品说,画中画的是十五个主佛,那是他和十个徒弟用三年多时间精心创作完成的,不仅表达了大家虔诚的信仰,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娘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生产性保护给他从事的唐卡制作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现为青海热贡的藏族唐卡国家级传承人的娘本,以前主要的工作是在寺庙中绘制唐卡,生活并不富裕。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以传统技艺谋生也不容易。但在政府提倡和支持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娘本带着他的传统技艺踏上了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

  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支持下,娘本以他的满腔热情和掌握的唐卡制作技艺,在家乡创办了热贡画院,招收了80多个当地贫困农牧民的孩子和孤儿,带着他们学习绘画和制作唐卡,并办起了经营各种生产性保护民族艺术品的公司。如今,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贫困村民已住上了新房、开上了汽车,画院制作的唐卡、堆绣、绘画、泥塑、石雕、木雕等各种民族艺术品已远销海内外。

  娘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传统技艺保护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如果不通过生产性保护,没有效益,与大家的生活没有密切的关系,大家也不会有这样多的热情和兴趣,年轻一代也没有学习和传承的愿望,可能早就干别的去了。现在,通过生产性保护,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使更多年轻人愿意学习绘画和制作唐卡,技艺得到了更好传承。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2-02-07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京开幕
下一条: ·非遗生产性保护要守住传统技艺和制作底线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