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元宵节为何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传统节日的各种祭品和食物,均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不少祭品和食品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祈求均衡和谐的理念。元宵与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冬至的馄饨等食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合包裹之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6 元宵习俗的多样化
首先,过节时间多样化。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元宵节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现在各地过节的时间也并不是固定在正月十五,像广东客家地区一般是从初十开始过元宵节,直至正月十八,各姓氏、各村日期均不相同。
其次,节日娱乐习俗的多样化。大多数地区过节都吃元宵,但一些地方不同,如河北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广东客家人则多以酿豆腐为主要的节食。有的地方舞龙灯、舞狮子,有的地方扭花鼓灯、踩高跷,有的地方抬阁、划旱船和独竿桥等。
再次,信仰习俗的多样性。元宵节关于祈求添丁生子的信仰十分明显。因为“灯”与“丁”谐音,许多地区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祈求平安的习俗更为普遍。由于灯火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的象征意义,所以燃灯又具有避邪平安的意义。一些地区元宵节期间放天灯(孔明灯),称之为“祈福灯”或“平安灯”,上面写满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7 今天如何传承元宵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都属于这种“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它对促进社会和谐、化解各种矛盾具有一定的功能。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除以上功能外,元宵节还有传承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的功能。几乎所有华人都过元宵节,元宵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内涵,这使人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存在,感受到中华民族血脉的流动。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每年通过亲身参与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在文化心理上确证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因此,元宵节与其他重要传统节日一样,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民族归属感、国家认同感。
继承和弘扬元宵文化,是复兴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秉持恢复、保护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发掘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恢复和扩大其教育、娱乐和凝聚功能;创新元宵节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适应现代社会,世代相传,永葆特色。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星亮)
链 接
多年来,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元宵节联欢晚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晚会,与首都文艺、科技、教育、理论、新闻等知识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庆佳节。晚会上,中共中央向全国知识界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感谢他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的智慧和力量,并提出新的希望。中央领导同志和知识界朋友一起观看喜庆欢乐的文艺演出,一起品尝香喷喷的元宵,畅叙友谊,共话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04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