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朵云轩木版水印生产性保护见成效 水墨朵云又一春
  作者:曹玲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4 | 点击数:7942
 

  总要咬牙坚持。“这是前人留下来的瑰宝,不能让它在我们的手里终止。”崔晓力说,“木版水印的实用功能已被现代工业取代,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始终存在。”

  得益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朵云轩的木版水印作品终于迎来热销。在杜培明眼中,这是“现代社会对手工劳动价值的回归”.木版水印比现代印刷术柔软,比一般版画更具水墨韵味,尤其在印制纸本和绢本的大幅中国画时,酷肖原作、几可乱真。

  曾有一幅“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蜓》,被列为某大型拍卖会的图录封面,鉴定师将此“画”估价18万至22万元。而最终让这些拍卖行鉴定师们跌落眼镜的是,这竟然是朵云轩上世纪50年代的木版水印复制品。

  另一幅明代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1989年送莱比锡国际艺术图书展展出,引起轰动。评委会认定金奖都不足以表彰,破例特设“国家大奖”郑重授予朵云轩--他们惊讶于这样的作品,怎么放大都看不到现代印刷术的网点,完全原汁原味。

  古老的木版水印在现代社会实现了适者生存--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朵云轩木版水印数十年来账面最好的一年,税后收入达300多万元,也是朵云轩木版水印首度实现盈利。

  发掘非遗市场价值

  采取生产性保护,用市场的魔手来运作

  “2005年,朵云轩曾处于非常危急的状况,中坚力量只有两三人,老师傅陆续退休,新人流动频繁。当时传统技艺活得都不好,我们也曾有过争论,是申请进入博物馆,还是开发它的市场价值。”崔晓力表示,“现在看来,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市场价值的话,就应该是生产性保护,用市场的魔手来运作它。”

  “相比现代印刷术来说,我们离艺术品最近。”杜培明说,制作工艺的不计工本,更使得成品也是易耗品,朵云轩的木版水印,走的就是精品、珍品的路线。同时,他也承认,守得云开见月明,是“获益于数辈人的积累”。

  雕刻了一辈子饾版的蒋敏,身任木版水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老人虚岁72岁了,一本厚厚的朵云轩木版水印介绍画册,上面的作品,基本都是他刻的饾版。工作时,桌上铺满大大小小的梨木饾版,上覆半透明的雁皮纸,依雁皮纸上笔绘的线条,老人握着手中的拳刀,细细雕绘。

  最令人叹服的,是蒋敏以刻刀再现书法中“枯笔”的神技。朵云轩献礼上海世博会的皇皇巨作《群仙祝寿图》,便是请已退休的蒋敏重新出山刻就的,12幅条屏,2000多块雕版,铸就现今木版水印工艺传世的扛鼎之作。

  蒋敏上班,只为技艺传承。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他在朵云轩挣的工资,就只够上下班打车。得了块珍贵的紫檀,老人拿来给小徒弟做拳刀,自己用梨木的。

  来到朵云轩2年多的王珏,正在蒋敏身后印制《萝轩变古笺谱》上的一枚图章。她毕业于上海大学版画系,坚定地留在了朵云轩,“木版水印这项工艺,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传承。”度过人员流失的低潮,朵云轩已迎来自己的新鲜血液。

  “如果纯研究性保护的话,涉及不到这么多实践中才能掌握的鲜活技艺,那它就真的成为化石了,无非是标本意义。”郑名川珍视木版水印,“自助者天助之。依靠木版水印自身的价值,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生路。”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02月0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专家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下一条: ·中国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创纪录开展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芳]木版年画的产业链构建
·[马桂纯]苏绣艺术的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研究·[刘朝晖]谁的遗产?商业化、生活态与非遗保护的专属权困境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姜晶晶]“吉昌花饽饽”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赵迎芳]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和保护的实践与思考·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刘晓春 冷剑波]“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
·[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潘文焰 仲富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